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山西四个居群白羊草播种当年的比较试验

摘要第1-10页
前言第10-20页
 1 牧草品比试验研究第10-14页
   ·牧草的主要农艺特性第10页
     ·生育期第10页
     ·株高第10页
   ·牧草的产量构成第10-14页
     ·牧草植物学特性与产草量的关系第10-11页
     ·牧草经济学性状对产草量的影响第11-12页
       ·干鲜比对产草量的影响第11页
       ·茎叶比对产草量的影响第11页
       ·生长速度对产草量的影响第11-12页
       ·再生性能对产草量的影响第12页
     ·刈割对产草量的影响第12-14页
       ·刈割时期与产草量的关系第12-13页
       ·刈割次数与产草量的关系第13页
       ·刈割留茬高度与产草量的关系第13-14页
   ·牧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第14页
   ·牧草的营养品质构成第14页
 2 白羊草概述第14-18页
   ·白羊草的分布及其特征第14-15页
     ·白羊草的自然地理分布第14-15页
     ·白羊草草地群落特征第15页
     ·白羊草草地群落分类第15页
   ·白羊草研究进展第15-18页
     ·白羊草的生产性能研究第15-17页
     ·白羊草的营养品质研究第17页
     ·白羊草的再生性能研究第17页
     ·白羊草的光合生理研究第17页
     ·白羊草的抗旱性研究第17-18页
     ·白羊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8页
     ·白羊草的组织培养研究第18页
     ·白羊草其他方面的研究第18页
 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18-20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1 试验地自然概况第20-21页
   ·试验地自然概况第20页
   ·试验材料第20页
   ·试验设计第20-21页
 2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1-22页
   ·生育期观测第21页
   ·株高及生长速度测定第21页
   ·再生速度测定第21页
   ·分蘖数测定第21页
   ·农艺性状测定第21页
   ·产草量测定第21页
   ·茎叶比测定第21页
   ·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测定第21-22页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第22页
 3 数据处理第22-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41页
 1 白羊草主要生长发育性状的比较第23-27页
   ·物候期第23-24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株高动态第24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生长速度动态第24-25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再生速度动态第25-26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分蘖数动态第26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主要农艺性状第26-27页
 2 白羊草主要产量性状比较第27-32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第27-28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CP产量第28-30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干鲜比和茎叶比第30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第30-31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不同刈割茬次的生长高度变化第31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不同刈割茬次的分蘖数变化第31-32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第32页
 3 白羊草主要营养性状比较第32-37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DM含量第32-33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CP含量第33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NDF含量第33-34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ADF含量第34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EE含量第34-35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Ash含量第35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Ca含量第35-36页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P含量第36-37页
 4 白羊草的综合评价第37-41页
   ·建立标准品种和供试品种的各项性状第37页
   ·数据标准化处理第37页
   ·求关联系数、关联度和权重第37-41页
讨论第41-46页
 1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农艺特性第41-42页
 2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生产性能第42-43页
 3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营养品质第43-44页
 4 四个居群白羊草的综合评价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英文摘要第52-54页
致谢第54-5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年生黑麦草的抗旱性与基因多样性及干旱基因表达的关系
下一篇:紫花苜蓿干草真菌毒素与麦角固醇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