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植被浅沟概述 | 第11-14页 |
·国内外植被浅沟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植被浅沟对径流的削减效果 | 第14-15页 |
·植被浅沟对污染物净化效果 | 第15-16页 |
·植被浅沟种植土污染物积累及迁移特性 | 第16-17页 |
·植被浅沟植被浅沟用于雨水径流处理的模型研究 | 第17-18页 |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传输型植被浅沟运行效果的统计分析 | 第20-28页 |
·统计资料来源 | 第20-21页 |
·植被浅沟对径流的削减效果的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植被浅沟对径流峰值的削减 | 第21-22页 |
·植被浅沟对径流总量的削减 | 第22-23页 |
·植被浅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统计分析 | 第23-27页 |
·植被浅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26页 |
·植被浅沟去除污染物能力下限分析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传输型植被浅沟在暴雨情况下的运行效果研究 | 第28-37页 |
·小降雨事件中植被浅沟的运行效果 | 第28页 |
·研究区域及浅沟设计概况 | 第28-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第30页 |
·流量分析方法 | 第30页 |
·污染物去除效率的评定 | 第30-31页 |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1-36页 |
·植被浅沟对径流削减作用分析 | 第31-32页 |
·浅沟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 第32-35页 |
·浅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稳定性分析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植被浅沟污染物去除效果指数衰减公式拟合分析 | 第37-48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7-38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38页 |
·指数衰减模型对各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适用性分析 | 第38-46页 |
·SS 去除效果的指数衰减拟合分析及颗粒物粒径分布研究 | 第39-41页 |
·NH_4~+去除效果的指数衰减拟合分析 | 第41-43页 |
·TP 去除效果的指数衰减拟合分析 | 第43-44页 |
·COD 去除效果的指数衰减拟合分析 | 第44-45页 |
·NO_3~-去除效果的指数衰减拟合分析 | 第45-46页 |
·植被浅沟出水颗粒物粒径分析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植被浅沟污染物积累效应分析以深圳牛山公园为例 | 第48-58页 |
·研究区域概况及方法 | 第48-50页 |
·研究区域及植被浅沟设计概况 | 第48-49页 |
·样品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50-56页 |
·植被浅沟种植土 pH 变化及有机质积累状况分析 | 第50-51页 |
·植被浅沟内磷积累状况分析 | 第51-52页 |
·植被浅沟种植土重金属积累效应分析 | 第52-56页 |
·植被浅沟运行寿命估算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渗排型植被浅沟的设计与运行效果量化分析 | 第58-67页 |
·渗排浅沟的设计及研究方案 | 第58-60页 |
·渗排浅沟的设计 | 第58-59页 |
·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渗排浅沟运行效果 | 第60-65页 |
·径流削减效果 | 第60-61页 |
·污染物去除效果 | 第61-64页 |
·浅沟出水粒径分析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页 |
不足与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