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联合应用设计及应用研究
项目资助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生物滞留设施水文效应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透水路面水文效应研究现状 | 第12页 |
·生物滞留融雪剂污染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对本研究的启发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透水路面产汇流理论及排水设计研究 | 第14-28页 |
·透水路面产汇流理论研究 | 第15-19页 |
·产流机制 | 第15-17页 |
·径流系数 | 第17-19页 |
·透水路面排水模型及应用 | 第19-22页 |
·Ranieri模型及应用 | 第19-21页 |
·三个重要时间变量的简易模型 | 第21-22页 |
·透水路面排水设计 | 第22-26页 |
·影响透水设计的主要因素 | 第24-25页 |
·主要指标与性能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联合应用设计 | 第28-41页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联合应用特点及适用范围 | 第28-29页 |
·联合应用的衔接方式 | 第29-38页 |
·衔接方式的分类及适用场所 | 第29-31页 |
·联合应用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31-38页 |
·基于最佳径流控制效果的联合应用设计研究 | 第38-40页 |
·基于最佳径流控制效果的联合应用的设计 | 第38页 |
·联合应用多级溢流口的设计研究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联合应用中融雪剂的富集迁移规律及控制措施 | 第41-56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41页 |
·融雪剂在生物滞留设施中的富集迁移规律实验 | 第41-52页 |
·实验设计 | 第41-44页 |
·实验步骤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52页 |
·生物滞留设施融雪剂污染的防治措施探讨 | 第52-54页 |
·非工程性措施 | 第52-53页 |
·工程性措施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总结与不足 | 第56-58页 |
·总结 | 第56-57页 |
·不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