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建筑论文

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水景理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导言第10-26页
   ·缘起第10-18页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水在风景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1-14页
     ·我国当前水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14-18页
   ·水景理法研究成果概述第18-21页
     ·古人对水景的研究第18-20页
     ·今人对水景的研究第20-21页
   ·论文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第21-2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2-23页
     ·论文的简要内容和结构第23-26页
2. 中国传统文化对风景园林理水的影响第26-42页
   ·天人论——水景理法宗旨第26-28页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人合一哲理的反映第26-27页
     ·人与水调——天人合一思想对理水艺术的影响第27-28页
   ·自然观——水景理法的思想根源第28-30页
   ·哲理论——自然水体给人的哲理启示第30-33页
     ·君子比德于水第30-3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水哲理第31-33页
   ·风水说——古代相地学的贡献第33-37页
     ·水源、水形与水质的理论第34-36页
     ·“吉地”山水环境观的影响——阜阴抱阳藏风聚气第36-37页
   ·意境论——中国艺术永恒的追求第37-42页
     ·因借无由,触情俱是第38-39页
     ·文心画意,入诗亦画第39-40页
     ·哲思理趣,以景悟道第40页
     ·小结:与时俱进,古树新花第40-42页
3. 理水宗旨:人与天调,水因人胜第42-56页
   ·中国风景园林理水的渊源——治水与园林理水第43-47页
     ·治水文化对风景园林理水的直接影响第43-45页
     ·治水文化对风景园林理水的间接影响第45-47页
   ·中国风景园林传统理水的宗旨:人与天调,水因人胜第47-55页
     ·人与天调,共生共荣第47-48页
     ·水因人胜,妙于得体第48-51页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第51-55页
   ·小结第55-56页
4. 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水景理法第56-138页
   ·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第56-69页
     ·察水来历,促其循环第56-58页
     ·引水安流,顺藤结瓜:城市水系的引水疏源第58-60页
     ·挑水相缠,动静有分:风景园林理水开源第60-68页
       ·入奥疏源,浚一派之长源第61-65页
       ·欲通河沼,内外两宜第65-68页
     ·小结第68-69页
   ·山不让土,水不择流第69-75页
     ·多源并取第69-71页
       ·多处汇聚第69-70页
       ·多样集取第70-71页
     ·当要节用第71-72页
       ·量入为出第71页
       ·循环用水第71-72页
     ·调蓄新意第72-73页
     ·小结第73-75页
   ·山水相映,动静交呈第75-89页
     ·山水结合的必要性第75-77页
       ·从自然规律的角度: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第75-76页
       ·从山水美学的角度:山水结合,相得益彰第76页
       ·从生态学的角度:山水相辅,生意盎然第76-77页
     ·胸中有山方许作水,胸中有水方许作山第77-88页
       ·以山适水第77-83页
       ·以水适山第83-85页
       ·借水造山第85-88页
     ·小结第88-89页
   ·因境选型,一型多式第89-99页
     ·因境选型,构景得体第89-96页
     ·一型多式,极尽妙趣第96-98页
     ·小结第98-99页
   ·随曲合方,得景随形第99-108页
     ·曲方的辩证关系第100页
     ·曲方理法第100-107页
       ·补曲随方,廓方岸曲第100-101页
       ·以曲辅方,似方若曲第101页
       ·以方跨曲,借景两宜第101-102页
       ·以方分曲.引溪连池第102-103页
       ·曲尺折方,曲岛分水第103-104页
       ·曲为方心,作方向曲第104页
       ·曲穿绕方,方圆相套第104-105页
       ·以曲镂方,计白当黑第105-106页
       ·外曲内方,融方于曲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若为无尽,断处安桥第108-119页
     ·桥之于水景第108-111页
       ·以桥隐水,隔而景藏第108-109页
       ·以桥分水,景境两宜第109-110页
       ·纳桥入景,桥水一体第110-111页
     ·断处安桥,借桥理水第111-118页
       ·高瀑飞梁第111-112页
       ·深涧悬梁第112页
       ·平湖卧虹第112-114页
       ·镜水渡波第114-115页
       ·石矼隐流第115-116页
       ·汀矶迎流第116-117页
       ·引蔓通津第117页
       ·亭桥立水第117-118页
     ·小结第118-119页
   ·深柳疏芦,菰蒲水芳第119-130页
     ·水岸芳木,相映成趣第119-126页
       ·疏柳横斜,借木障水——增加水域空间的层次第120-122页
       ·四时花木,季相水景——以植物塑造季相水景第122-124页
       ·水因木华,水境流芳——塑造以植物为主题的水景意境第124-125页
       ·借树辅水,景以境出——强化水景单元的特征第125-126页
     ·深柳疏芦,水木清华——水景中植物理景艺术第126-128页
       ·计白当黑,浮水弄影——水面的植物布局第126-127页
       ·镶嵌成境,菰蒲水芳——水际岸边的灌草造景第127页
       ·峙列斜探,水木明瑟——陆岸水际乔木造景第127-128页
     ·小结第128-130页
   ·水有三远,旷奥秀趣第130-138页
     ·聚则辽阔,散则潆洄第130-132页
       ·疏源潆洄,顺水结湖第131页
       ·堤岛分水,聚散隔列第131-132页
       ·以聚为心,周环潆洄第132页
     ·长堤纵横,掩映深远第132-133页
       ·长堤纵横,景以堤分第132页
       ·仙岛星点,以岛为景第132页
       ·罨秀远山,借景园外第132-133页
       ·飞桥横斜,疏树掩映第133页
     ·蜿蜒入坳,扑朔离迷第133-134页
       ·以曲而迷第133页
       ·以障而迷第133-134页
       ·以雾而迷第134页
     ·旷而不敞,奥而不邃——旷奥景观的形成机制分析第134-138页
       ·地形与旷奥观第134-135页
       ·视距与旷奥观第135页
       ·视域与旷奥观第135-138页
5. 总结与实践:水景多元,融汇一体第138-160页
   ·总结第138页
   ·传承与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风景园林水景的实践第138-154页
     ·邯郸市主城区环城水系风景园林规划第139-150页
       ·城市水系历史与现状概况第139-140页
       ·现状水系调研总结第140页
       ·规划原则与目标第140-141页
       ·水源收集与调济第141页
       ·规划构思:顺水结湖,环贯都城第141-149页
       ·小结第149-150页
     ·扬州瘦西湖石壁流淙景点设计第150-154页
       ·问名立意第150页
       ·总体布局第150-151页
       ·水景理法运用分析第151-153页
       ·小结第153-154页
   ·展望与挑战第154-160页
     ·新时代下的水景建设任务和挑战:可持续水景的建设第154-158页
     ·小结第158-16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60-164页
图表目录第164-170页
个人简介第170-172页
导师简介第172-174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174-176页
致谢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城镇风景空间环境协同研究--以湖广地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新城绿地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