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通信、信号论文--铁路通信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高速铁路GSM-R系统电波大尺度传播模型的研究

致谢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3页
1 绪论第13-14页
   ·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页
   ·电波大尺度传播模型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2 电波传播的原理第14-22页
   ·概述第14页
   ·电波传播的基本原理第14-19页
     ·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第14-16页
     ·特高频电波的能量损耗第16-19页
   ·引起铁路无线电磁波场强变化的主要原因第19-22页
     ·直射波的衰减第19页
     ·反射第19-20页
     ·折射第20页
     ·绕射第20页
     ·散射第20页
     ·多普勒效应第20-21页
     ·气候第21-22页
3 高速铁路电波传播的场景划分第22-27页
   ·平原高架桥第22页
   ·准平原第22页
   ·路堑第22-23页
   ·山区第23-24页
   ·桥梁(特指水面桥梁)第24页
   ·车站第24-25页
   ·城市、城镇第25页
   ·隧道第25-27页
4 高速铁路电波大尺度传播模型的研究第27-52页
   ·国外典型传播模型适用性分析第27-29页
     ·Okumura-Hata模型第27-28页
     ·WINNER D2a模型第28页
     ·COST-231模型第28-29页
   ·高速铁路大尺度传播模型的提出和建立方法第29-30页
     ·播模型的提出第29页
     ·路径损耗指数n的求解方法第29-30页
     ·电平初值Q(0)的求解方法第30页
   ·数据采集及统计处理第30-32页
     ·数据采集方法第30-31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31-32页
   ·测试结果第32-41页
     ·平原高架桥第32-33页
     ·准平原第33-34页
     ·路堑第34-35页
     ·山区第35-36页
     ·准山区第36-37页
     ·水面桥梁第37-38页
     ·水域第38-39页
     ·车站第39页
     ·城市第39-40页
     ·隧道第40-41页
   ·场强覆盖预测公式的验证第41-52页
     ·平原高架桥第41-43页
     ·准平原第43-44页
     ·路堑第44-45页
     ·山区第45-46页
     ·准山区第46-47页
     ·水面桥梁第47-48页
     ·水域第48-49页
     ·车站第49-50页
     ·城市第50-51页
     ·隧道第51-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第56-5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7-58页
详细摘要第58-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深试验研究
下一篇:抗滑桩在隧道—滑坡正交体系下的加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