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公路隧道防寒泄水洞设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高寒隧道现状 | 第11-12页 |
·防寒泄水洞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依托工程概况及技术特点 | 第14-16页 |
·设计简况 | 第14页 |
·地理及地址概况 | 第14-15页 |
·建设概况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温度场现场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18-36页 |
·测试方案 | 第18-21页 |
·温度测试设备 | 第18-19页 |
·测试断面及测点布置 | 第19-21页 |
·防寒泄水洞环境温度场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泄水洞外部环境温度测试与分析 | 第21页 |
·泄水洞内环境温度测试与分析 | 第21-23页 |
·防寒泄水洞内纵向气温分布规律 | 第23-24页 |
·防寒泄水洞围岩温度测试与分析 | 第24-34页 |
·围岩温度计编号与埋深关系 | 第24页 |
·防寒泄水洞内各个断面围岩温度随时间变化分析 | 第24-28页 |
·纵向围岩温度分析 | 第28-31页 |
·径向围岩温度分析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防寒泄水洞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 | 第36-56页 |
·运用微分方程研究防寒泄水洞围岩温度场 | 第36-40页 |
·一般导热微分方程 | 第36-38页 |
·围岩导热控制微分方程 | 第38页 |
·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围岩导热控制微分方程的差分解法 | 第39-40页 |
·围岩温度场计算程序及计算参数 | 第40-42页 |
·热力学参数确定 | 第40-41页 |
·温度荷载确定 | 第41页 |
·计算模型 | 第41-42页 |
·数值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2-56页 |
·主洞先行模式 | 第42-50页 |
·防寒泄水洞先行模式 | 第50-56页 |
第四章 温度-重力耦合场及开挖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 第56-76页 |
·热应力有限元理论 | 第56-60页 |
·热应力计算公式 | 第56-58页 |
·平面问题的等效结点热荷载 | 第58-60页 |
·冻土隧道温度场和应力场耦合中有关问题分析 | 第60-62页 |
·冻土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60-61页 |
·冻土力学参数随温度的变化 | 第61页 |
·有限元温度-应力双场耦合方法简介 | 第61-62页 |
·有限元计算参数及模型 | 第62-65页 |
·基本设计参数 | 第62-63页 |
·计算模型 | 第63-65页 |
·计算参数 | 第65页 |
·数值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5-76页 |
·主洞先行模式 | 第65-71页 |
·防寒泄水洞先行 | 第71-76页 |
第五章 姜路岭隧道防寒泄水洞的防寒保温技术研究 | 第76-93页 |
·一般寒区隧道的防排水系统保温措施 | 第76-80页 |
·保温隔热措施 | 第76-77页 |
·搭设防雪棚洞 | 第77页 |
·加热措施 | 第77-78页 |
·国内进行过现场抗防冻科研的寒区隧道统计 | 第78-80页 |
·姜路岭隧道防寒泄水洞的保温设计 | 第80-84页 |
·依托工程保温材料的前期调研 | 第80-81页 |
·实地考察取样 | 第81-82页 |
·样品检测及检测结果 | 第82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82-84页 |
·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温材料的性能 | 第84-85页 |
·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分析 | 第85-91页 |
·不同类型的保温材料对冻融圈变化规律的影响 | 第87-89页 |
·保温材料敷设位置对冻融圈变化规律的影响 | 第89-91页 |
·保温板厚度对冻融圈变化规律影响 | 第91页 |
·防寒泄水洞设防长度的确定 | 第91-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3-95页 |
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94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9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著 | 第99页 |
在学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