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 第11页 |
| ·隔代教育的类型 | 第11-12页 |
| ·隔代教育的影响 | 第12-13页 |
| ·对隔代监护人素质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 ·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 2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 | 第18-23页 |
|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的概念 | 第18-19页 |
| ·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 第18-19页 |
| ·隔代家长教育力的概念 | 第19页 |
|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的特征 | 第19-21页 |
|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的作用 | 第21-23页 |
|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的积极作用 | 第21页 |
|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的消极作用 | 第21-23页 |
| 3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现存的问题 | 第23-25页 |
| ·教育理念落后 | 第23页 |
| ·教育内容片面 | 第23-24页 |
| ·教育方式单一 | 第24-25页 |
| ·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设施 | 第25页 |
|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现存问题的原因 | 第25-27页 |
|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意识肤浅 | 第25页 |
| ·留守儿童父母家庭教育责任心不强,与祖辈、孩子缺少沟通交流 | 第25-26页 |
| ·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 第26页 |
| ·社会对农村隔代家长的关注不够,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不完善 | 第26-27页 |
| 4 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 第27页 |
| ·农村学校教育视角拓展的需要 | 第27页 |
| ·现代农村家庭教育功能提升的需要 | 第27页 |
| ·农村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的需要 | 第27-29页 |
| 5 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教育力的对策 | 第29-38页 |
| ·构建社区关爱网络,积极发挥社区组织的教育作用 | 第29-30页 |
| ·加强农村社区团队互助组织建设,鼓励隔代家长参与体验式学习 | 第29-30页 |
| ·创建良好的社区文化,优化社区环境,发挥社区的综合教育功能 | 第30页 |
| ·学校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的优势 | 第30-34页 |
| ·开办“隔代家长学校”,提高祖辈家长的育人素质和水平 | 第31-33页 |
| ·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培养祖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力 | 第33页 |
| ·学校定期开展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等励志教育主题活动 | 第33-34页 |
|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构建家校互动平台,改进联系方式 | 第34页 |
| ·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 第34-36页 |
| ·父母应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并有意识地培养祖辈的儿童教育力 | 第34-35页 |
| ·农村隔代家长要与时俱进,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 第35-36页 |
| ·家庭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 第36页 |
| ·政府和社会要关注农村隔代家长教育力,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 第36-38页 |
| ·政府从公共政策方面入手,提供保障措施和配套的教育设施 | 第37页 |
| ·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舆论宣传教育 | 第37-38页 |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