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下地球物理勘探论文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裂缝充填特征与古应力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前言第11-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区域地质背景第12-14页
     ·研究区地理和构造位置第12-13页
     ·研究区构造演化特征第13页
     ·研究区地层划分与岩性特征第13-14页
   ·论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4-16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4-16页
第2章 古裂缝系统研究第16-70页
   ·岩心观察与结果分析第16-27页
     ·岩心观察第16-18页
     ·古裂缝的类型与特征第18-22页
     ·深度归位第22-27页
   ·古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第27-45页
     ·裂缝的类型第27-34页
     ·电成像测井响应特征第34-36页
     ·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第36-45页
       ·不同类型裂缝对常规测井资料影响第36-37页
       ·裂缝实际资料分析第37-45页
   ·古裂缝定量参数计算第45-48页
   ·电成像测井资料处理结果分析第48-59页
     ·古裂缝的纵向分布第48-53页
     ·古裂缝的平面分布第53-59页
   ·古裂缝期次探索第59-68页
     ·各期次裂缝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第62-63页
     ·各期次裂缝在横向上的分布规律第63-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3章 溶洞系统研究第70-109页
   ·溶洞的识别与分析第70-94页
     ·溶洞的分类与形成机理第70-71页
     ·溶洞的测井响应特征第71-82页
       ·电成像测井响应特征第71-77页
       ·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第77-82页
     ·溶洞的定量参数计算第82-84页
       ·溶洞的定量参数计算方法第82-83页
       ·实际资料处理第83-84页
     ·井区溶洞分布规律研究第84-94页
   ·溶洞的充填特征第94-101页
     ·岩心识别溶洞的充填特征第94-98页
     ·测井资料识别溶洞的充填特征第98-101页
   ·古裂缝与各期次溶洞的关系第101-108页
     ·溶洞期次的划分第101-104页
     ·裂缝与溶洞的关系第104-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4章 岩石力学参数精细评价第109-135页
   ·岩石力学参数实验及数据分析第109-118页
     ·实验内容第109页
     ·实验原理第109-113页
     ·实验数据分析及动静模量转换第113-118页
   ·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方法第118-124页
     ·纵横波时差的分离第118-123页
       ·方法原理第118-120页
       ·实际资料处理成果第120-123页
     ·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第123-124页
   ·实际资料处理结果第124-126页
   ·奥陶系岩石力学参数分析与变化规律研究第126-133页
     ·纵向变化规律分析第126-127页
     ·横向变化规律分析第127-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5章 古应力到现今应力场研究探索第135-156页
   ·现今应力场评价方法第135-143页
     ·现今应力场方向评价方法第135-137页
     ·现今应力场定量计算方法第137-143页
       ·各向异性分析及快慢横波分离第137-141页
       ·建立碳酸盐岩地层的地应力-速度关系模型第141-142页
       ·地应力计算方法研究第142-143页
   ·现今应力场特征分析第143-149页
     ·纵向变化规律分析第143-147页
     ·横向变化规律分析第147-149页
   ·古应力场方向研究第149-155页
     ·古应力场方向判定原理第149页
     ·古应力场方向判定条件及判定结论分析第149-153页
     ·各期次裂缝与古应力场方向的关系第153-155页
   ·本章小结第155-156页
第6章 取得主要成果与认识第156-158页
   ·主要成果第156-157页
   ·创新点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6页
个人简介第166-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纤线性与环形腔对入射脉冲激光的响应研究
下一篇:建南及周缘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地震沉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