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镇哈汉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往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国外民族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 | 第9-10页 |
·国内民族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 | 第10-12页 |
·新疆哈汉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 | 第1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交往与日常生活中的交往 | 第12-14页 |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理论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 巴里坤县概况 | 第17-20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7页 |
·历史沿革及民族构成 | 第17-20页 |
·历史沿革 | 第17-18页 |
·民族构成 | 第18-20页 |
3. 巴里坤镇哈汉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层面 | 第20-45页 |
·人口与居住格局 | 第20-25页 |
·人口因素 | 第20-21页 |
·居住格局 | 第21-25页 |
·语言使用 | 第25-30页 |
·风俗习惯 | 第30-34页 |
·饮食上的尊重与适应 | 第30-31页 |
·娱乐活动的多样化与全民参与 | 第31-32页 |
·民间礼仪的互动化与日常化 | 第32-34页 |
·族际通婚 | 第34-38页 |
·社会交往 | 第38-45页 |
·居住场所的交往 | 第39-40页 |
·工作场所的交往 | 第40-42页 |
·学习场所的交往 | 第42-45页 |
4. 影响巴里坤镇哈汉交往的因素 | 第45-50页 |
·人口因素 | 第45-47页 |
·人口分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 第45-46页 |
·流动人口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 第46-47页 |
·经济因素 | 第47-48页 |
·城镇化因素 | 第48页 |
·文化因素 | 第48-50页 |
5. 巴里坤镇哈汉交往的特点与思考 | 第50-54页 |
·巴里坤镇哈汉交往的特点 | 第50-51页 |
·互动频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第50页 |
·相互尊重,和而不同 | 第50页 |
·民族间竞争与互惠长期存在 | 第50页 |
·民族关系保持良好态势 | 第50-51页 |
·构建巴里坤县和谐民族关系的思考 | 第51-54页 |
·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哈汉民族间的经济差距 | 第51-52页 |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哈汉民族间的交往意识 | 第52页 |
·加大文化交流,增强哈汉民族间的社会凝聚力 | 第52-53页 |
·调试交往态度,构建哈汉民族间的和谐关系 | 第53-54页 |
6. 结语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附录1 | 第55-58页 |
附录2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