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方式下播量和刈割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Summary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牧草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外牧草栽培的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牧草栽培的现状 | 第13-14页 |
·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人工草地栽培措施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播种方式对禾本科人工草地的影响 | 第14-15页 |
·播量对禾本科人工草地的影响 | 第15-16页 |
·刈割调控对禾本科人工草地的影响 | 第16-18页 |
·禾本科人工草地的生长特性和营养价值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18-20页 |
·营养价值的研究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下牧草的生长特性 | 第23-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4-25页 |
·物候期 | 第24页 |
·株高 | 第24页 |
·越冬率 | 第24页 |
·地上生物量及生长速率动态 | 第24-25页 |
·鲜干比和茎叶比 | 第25页 |
·营养成分测定 | 第25页 |
·根系形状 | 第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物候期 | 第26-27页 |
·株高 | 第27-29页 |
·越冬率 | 第29-30页 |
·地上生物量及生长速率动态 | 第30-35页 |
·鲜干比 | 第35-36页 |
·茎叶比 | 第36-40页 |
·养分含量动态 | 第40-43页 |
·根系性状 | 第43-45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5-50页 |
·讨论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下牧草的刈割调控 | 第50-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试验设计 | 第50页 |
·刈割频率 | 第50页 |
·留茬高度 | 第50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50-51页 |
·再生速度 | 第50页 |
·再生强度 | 第50-51页 |
·草产量 | 第51页 |
·营养成分测定 | 第51页 |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71页 |
·不同播种方式下播量和刈割频率对牧草的影响 | 第51-60页 |
·对牧草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对草产量的影响 | 第53-55页 |
·对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 第55-57页 |
·对牧草 ADF 和 NDF 含量的影响 | 第57-60页 |
·不同播种方式下播量和留茬高度对牧草的影响 | 第60-71页 |
·对牧草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对草产量的影响 | 第62-65页 |
·对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对牧草 ADF 和 NDF 含量的影响 | 第67-71页 |
·讨论和结论 | 第71-74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83页 |
导师简介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