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概述 | 第10-12页 |
| ·相变材料 | 第12-15页 |
| ·微胶囊壁材材料 | 第15-16页 |
| ·丙烯酸酯类壁材石蜡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流程 | 第18-20页 |
| 第2章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 第20-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20页 |
| ·实验设备 | 第20-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 ·正庚烷及引发剂种类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的影响 | 第21页 |
| ·单体的预聚 | 第21页 |
| ·微胶囊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 ·微胶囊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22-25页 |
| ·微胶囊的 FTIR 图谱 | 第22页 |
| ·微胶囊表面形貌分析 | 第22-23页 |
| ·微胶囊粒度及其分布分析 | 第23页 |
| ·微胶囊热性能 | 第23页 |
|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 | 第23-24页 |
| ·复合分散剂 PVAC 中 PVA 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5-49页 |
| ·正庚烷及引发剂种类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的影响 | 第25-26页 |
| ·预聚的影响 | 第26-27页 |
| ·预聚时间的确定 | 第26页 |
| ·预聚方式对生成微胶囊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壁材组成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分散剂的影响 | 第28-31页 |
| ·交联剂对微胶囊的形貌和热稳定性影响 | 第31-37页 |
| ·芯材壁材质量比对生成微胶囊的影响 | 第37页 |
| ·石蜡微胶囊的 FT-IR | 第37-39页 |
| ·微胶囊表面形貌分析 | 第39-42页 |
| ·微胶囊粒度大小及分布 | 第42-45页 |
| ·微胶囊热性能分析 | 第45-47页 |
| ·废液的回收以及循环利用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放大实验 | 第49-53页 |
| ·概述 | 第49页 |
| ·实验药品及器材 | 第49-50页 |
| ·放大实验装置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 ·放大实验问题及石蜡微胶囊的热性能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相变石蜡微胶囊冻融实验及复合相变材料性能研究 | 第53-62页 |
| ·概述 | 第53页 |
| ·实验部分 | 第53-57页 |
| ·原材料 | 第53页 |
| ·实验设备 | 第53页 |
| ·冻融循环系统 | 第53-54页 |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 ·冻融实验装置图 | 第54-55页 |
| ·冻融实验样品的检测 | 第55页 |
| ·复合相变材料密度测试和计算 | 第55页 |
| ·复合相变材料储/放热性能测试 | 第55-56页 |
| ·复合相变材料抗压强度测试 | 第56-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 ·冻融实验质量的变化 | 第57页 |
| ·微胶囊热性能测试 | 第57-59页 |
| ·复合相变材料储/放热性能实验 | 第59-61页 |
| ·微胶囊含量对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壁材微胶囊的初步研究 | 第62-68页 |
| ·前言 | 第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 ·水相与油相质量比对 AA 转化率和收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壁材的组成对微胶囊形成微胶囊的影响 | 第63页 |
| ·微胶囊形貌 | 第63-65页 |
| ·微胶囊的粒度大小及分布 | 第65-66页 |
| ·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创新之处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