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生物柴油树种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无患子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15页 |
·研究方向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无患子种籽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7-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实验设备 | 第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8-23页 |
·石油醚提取无患子籽仁油 | 第18-19页 |
·正己烷提取无患子籽仁油 | 第19-21页 |
·不同地区无患子种仁得油率的比较 | 第21-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 不同种源无患子品质差异分析 | 第24-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不同种源无患子果实组成差异分析 | 第27-29页 |
·不同种源无患子假种皮提取及成分分析 | 第29-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4 不同种源无患子油理化性质比较与脂肪酸成分分析 | 第34-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设备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皂化值的测定 | 第34-35页 |
·酸值的测定 | 第35页 |
·分子量的测定 | 第35页 |
·碘值的测定 | 第35-36页 |
·折光率的测定 | 第36页 |
·无患子油脂肪酸及甲酯色谱分析条件 | 第36页 |
·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 第36-37页 |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标定 | 第37页 |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 第37页 |
·无患子籽仁油皂化值的测定 | 第37-38页 |
·无患子籽仁油酸值的测定 | 第38页 |
·无患子籽仁油分子量的测定 | 第38页 |
·无患子籽仁油碘值的测定 | 第38-39页 |
·无患子籽仁油折光率的测定 | 第39页 |
·无患子籽仁油气相色谱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5 催化剂载体——无患子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 第41-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亚甲基蓝波长选定及标准曲线制作 | 第42-43页 |
·活性炭制备最佳工艺条件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6 无患子壳活性炭-KOH 复合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 第46-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生物柴油的制备 L9(34)正交实验的设计及工艺条件优化 | 第47-48页 |
·复合固体碱催化剂无患子壳活性炭-KOH 制备的研究结果 | 第48-50页 |
·生物柴油性能比较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总结 | 第53-54页 |
·实验不足之处 | 第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