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主流”汉字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汉字和“非主流”汉字 | 第11-13页 |
| ·汉字 | 第11-12页 |
| ·汉字的产生 | 第11页 |
| ·汉字的发展 | 第11页 |
| ·汉字的“象形” | 第11-12页 |
| ·汉字文明 | 第12页 |
| ·“非主流”汉字 | 第12-13页 |
| ·“非主流”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 第12页 |
| ·“非主流”汉字设计的现状 | 第12-13页 |
| 第三章 视觉符号 | 第13-15页 |
| ·符号的含义 | 第13页 |
| ·图像的视觉传播 | 第13页 |
| ·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 第13页 |
| ·卡西尔符号学理论 | 第13-14页 |
| ·符号学中动物与人的区别 | 第14-15页 |
| 第四章 “非主流”汉字设计再探 | 第15-18页 |
| ·“非主流”汉字设计的应用及其案例 | 第15-16页 |
| ·“非主流”汉字在网络中展现出的样态 | 第15页 |
| ·徐冰的汉字设计 | 第15-16页 |
| ·谷文达的汉字设计 | 第16页 |
| ·“非主流”汉字的设计特点 | 第16-17页 |
| ·“非主流”汉字的符号化进程 | 第17页 |
| ·“非主流”汉字的影响 | 第17-1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18-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 致谢 | 第20-21页 |
| 附:作品册 | 第2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