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合谋的预警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经济人假说 | 第1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19页 |
·寻租理论 | 第19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审计合谋的相关概述 | 第21-30页 |
·审计合谋的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审计合谋的定义 | 第21页 |
·财务报告舞弊、审计舞弊与审计合谋 | 第21-22页 |
·审计合谋的分类 | 第22-23页 |
·审计合谋的基本特征 | 第23-24页 |
·审计合谋运行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24-30页 |
·政治环境 | 第24-25页 |
·法律环境 | 第25-28页 |
·审计执业环境 | 第28-30页 |
第3章 审计合谋的特征分析 | 第30-41页 |
·财务状况与审计合谋 | 第30-31页 |
·成长能力与审计合谋 | 第30页 |
·偿债能力与审计合谋 | 第30-31页 |
·营运能力与审计合谋 | 第31页 |
·盈利能力与审计合谋 | 第31页 |
·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合谋 | 第31页 |
·高管动机与审计合谋 | 第31-32页 |
·管理层人员持股比例与审计合谋 | 第31-32页 |
·高管更迭次数与审计合谋 | 第32页 |
·正面审计意见需求与审计合谋 | 第32-35页 |
·获取上市资格的动机 | 第33-34页 |
·后续再融资压力 | 第34页 |
·避免退市的压力 | 第34-35页 |
·治理结构与审计合谋 | 第35-39页 |
·股权结构与审计合谋 | 第35-37页 |
·股权构成与审计合谋 | 第35-36页 |
·股权集中度与审计合谋 | 第36-37页 |
·董事会与审计合谋 | 第37-38页 |
·监事会与审计合谋 | 第38-39页 |
·审计师特征与审计合谋 | 第39-41页 |
·审计延迟与审计合谋 | 第39页 |
·审计收入依赖度与审计合谋 | 第39-40页 |
·审计任期与审计合谋 | 第40页 |
·上期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合谋 | 第40页 |
·是否同时由境外机构审计与审计合谋 | 第40-41页 |
第4章 审计合谋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41-64页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41页 |
·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审计合谋预警指标的确定 | 第42-60页 |
·审计合谋预警指标的初步选取 | 第42-48页 |
·审计合谋特征指标的筛选 | 第48-54页 |
·审计合谋财务指标主成分的提取 | 第54-60页 |
·Logistic 审计合谋预警模型构建 | 第60-62页 |
·Logistic 回归 | 第60页 |
·审计合谋的 Logistic 预警模型构建 | 第60-62页 |
·模型的检验和评价 | 第62-64页 |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 第62页 |
·回归方程整体的显著性检验和模型拟合优度评价 | 第62-64页 |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研究不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