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重金属离子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 第13-15页 |
·重金属离子的来源与危害 | 第13页 |
·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治理方法 | 第13-15页 |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 第15-16页 |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基本结构 | 第15页 |
·壳聚糖的性质 | 第15-16页 |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及应用 | 第16-19页 |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原理 | 第16-17页 |
·印迹原料 | 第17-18页 |
·分子(离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吸附理论 | 第19-21页 |
·吸附类型 | 第19页 |
·吸附机理 | 第19-20页 |
·吸附热力学 | 第20-21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21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2章 多孔多胺化壳聚糖印迹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 第24-57页 |
·引言 | 第24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多孔多胺化壳聚糖印迹微球的制备 | 第25-27页 |
·Cu~(2+)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 第27-28页 |
·吸附量的测定 | 第28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8页 |
·傅里叶红外(FT-IR)表征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55页 |
·多孔多胺化壳聚糖印迹微球的制备 | 第28-53页 |
·多孔多胺化壳聚糖印迹微球的表征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多孔多胺化壳聚糖印迹微球对 Cu~(2+)的吸附性能 | 第57-72页 |
·引言 | 第57页 |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吸附量的测定 | 第57页 |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 第57-58页 |
·吸附动力学的测定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71页 |
·AP-CSMIP 对 Cu~(2+)的静态吸附 | 第58-61页 |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61-67页 |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多孔多胺化壳聚糖印迹微球对 Cu~(2+)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和再生利用 | 第72-82页 |
·引言 | 第72页 |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 第72页 |
·实验药品 | 第72页 |
·实验仪器 | 第72页 |
·实验方法 | 第72-75页 |
·Cu~(2+)、Ni~(2+)、Pb~(2+)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 第72-74页 |
·吸附量的测定 | 第74页 |
·选择性系数的计算 | 第74页 |
·多元离子吸附分离 | 第74-75页 |
·吸附剂的再生利用 | 第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1页 |
·吸附选择性 | 第75-76页 |
·二元离子选择性吸附分离 | 第76-78页 |
·三元离子选择性吸附分离 | 第78-79页 |
·吸附剂的再生利用 | 第79-80页 |
·不同吸附剂对 Cu~(2+)吸附能力的比较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