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召51区块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5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5-18页
   ·研究区地质构造第15-16页
   ·研究区地层层序划分第16页
   ·研究区沉积特征第16-18页
第三章 储层基本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第18-46页
   ·岩性特征第18-23页
     ·岩石类型第18-19页
     ·碎屑组分及结构特征第19-21页
     ·填隙物特征第21-23页
   ·物性特征第23-24页
   ·储层分区带特征第24-27页
   ·孔隙结构特征第27-31页
     ·孔隙类型第27-28页
     ·孔隙结构分析第28-31页
   ·含气性特征第31-32页
   ·水性特征第32-37页
   ·电性特征第37页
   ·岩性与物性关系第37-39页
   ·岩性与含气性关系第39-41页
   ·岩性与电性关系第41-43页
   ·物性与含气性的关系第43-44页
   ·物性、含气性与电性的关系第44-46页
第四章 测井解释模型研究第46-58页
   ·岩心深度归位第46-47页
   ·泥质含量计算第47页
   ·孔隙度模型第47-50页
     ·孔隙度模型(散点)第47-48页
     ·孔隙度模型(层点)第48-50页
   ·渗透率模型第50-53页
     ·单孔渗拟合建立渗透率模型第50-51页
     ·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渗透率模型第51-53页
   ·束缚水饱和度模型第53-55页
     ·核磁束缚水饱和度模型第53-54页
     ·压汞束缚水饱和度模型第54-55页
   ·含水饱和度模型第55-58页
第五章 气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第58-79页
   ·致密砂岩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第58-59页
   ·交会图法第59-61页
   ·侧向-感应联测交会图第61-64页
   ·三孔隙度差值法和比值法第64-65页
   ·含气当量法第65-66页
   ·纵波等效弹性模量差比值法第66-68页
   ·双孔隙度幅度差值法第68-70页
   ·多参数综合概率法第70-79页
     ·选取特征参数第70-71页
     ·确定特征参数权系数第71页
     ·多参数综合概率法应用实例第71-79页
第六章 有效物性下限及储层分类标准研究第79-89页
   ·有效物性下限研究第79-82页
     ·排驱压力拐点法第79-80页
     ·试气分析法第80-81页
     ·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第81-82页
   ·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研究第82-89页
     ·盒8段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第82-86页
     ·山1段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第86-89页
第七章 气层产水特征分析及有利建产区研究第89-98页
   ·气层产水特征分析第89-90页
   ·有利建产区研究第90-98页
     ·盒8段有利建产区第90-95页
     ·山1段有利建产区第95-98页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渤南洼陷沙二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下一篇:微纳孔隙中页岩气的渗流机理及渗流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