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的构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9页 |
一、 构建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的必要性 | 第9-11页 |
(一) 信息占有的不对称要求建立刑事悬赏制度 | 第9页 |
(二) 成本—收益理论支持建立刑事悬赏制度 | 第9-10页 |
(三) 建立刑事悬赏制度符合法治理念 | 第10页 |
(四) 建立刑事悬赏制度符合依靠群众的原则 | 第10-11页 |
二、 我国刑事悬赏的现存问题 | 第11-17页 |
(一) 刑事悬赏的性质不明确 | 第11-12页 |
(二) 刑事悬赏制度的案件范围不明确 | 第12-13页 |
(三) 刑事悬赏制度的赏金保障不力 | 第13-14页 |
(四) 刑事悬赏的主体不明确 | 第14-15页 |
(五) 刑事悬赏的赏金得主不明确 | 第15-16页 |
(六) 刑事悬赏制度的举报人权益缺乏保护 | 第16-17页 |
三、 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的构建 | 第17-27页 |
(一) 界定刑事悬赏的性质 | 第17页 |
(二) 确定刑事悬赏的案件范围 | 第17-19页 |
(三) 规范刑事悬赏制度的赏金问题 | 第19-21页 |
(四) 规范刑事悬赏制度与民间刑事悬赏制度的关系 | 第21-23页 |
(五) 界定刑事悬赏的相对人的范围 | 第23-25页 |
(六) 刑事悬赏制度举报人权益的保护 | 第25-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