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3-14页 |
一、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二、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 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4-15页 |
二、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一、 国内社区志愿服务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二、 国外社区志愿服务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 国内外社区志愿服务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一、 社区的概念 | 第19页 |
二、 志愿服务的概念 | 第19-20页 |
三、 社区志愿服务的概念 | 第20页 |
四、 常态化发展的概念 | 第2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一、 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20-21页 |
二、 市场——政府失灵理论 | 第21-22页 |
三、 动机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江苏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概况 | 第23-26页 |
第一节 江苏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一、 启动摸索阶段(1994 年-1996 年) | 第23页 |
二、 稳步推进阶段(1997 年-1999 年) | 第23页 |
三、 兴旺发展阶段(2000 年-2003 年) | 第23-24页 |
四、 全面深化阶段(2004 年-2013 年) | 第24页 |
第二节 江苏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成果 | 第24-26页 |
一、 服务内容方面 | 第24-25页 |
二、 运作模式方面 | 第25页 |
三、 项目品牌方面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制约江苏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因素及原因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制约江苏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因素 | 第26-31页 |
一、 管理因素 | 第26-27页 |
二、 机制因素 | 第27-28页 |
三、 保障因素 | 第28-29页 |
四、 人员因素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制约因素的成因分析 | 第31-33页 |
一、 志愿理念普遍缺失,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 第31页 |
二、 政府引导不到位,职责缺位与越位并存 | 第31-32页 |
三、 组织运行缺乏创新意识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国外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与借鉴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国外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 | 第33-36页 |
一、 美国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 | 第33-34页 |
二、 英国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 | 第34-35页 |
三、 澳大利亚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国外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值得借鉴的经验 | 第36-39页 |
一、 引导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 第36-37页 |
二、 打造社区志愿品牌,加强志愿品牌宣传 | 第37页 |
三、 拓宽组织筹资渠道,创新组织运作模式 | 第37-38页 |
四、 优化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志愿者结构多元化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实现江苏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 第39-47页 |
第一节 政府层面 | 第39-41页 |
一、 加强各项保障措施 | 第39-41页 |
二、 切实转换政府职能 | 第41页 |
第二节 社区层面 | 第41-42页 |
一、 营造良好社区志愿服务氛围 | 第41-42页 |
二、 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 | 第42页 |
第三节 志愿者组织层面 | 第42-47页 |
一、 探索和完善运行机制 | 第42-45页 |
二、 壮大和规范志愿者队伍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一 | 第52-53页 |
附录二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