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次 | 第6-8页 |
Contents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建筑学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 第13-18页 |
·国外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建筑学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建筑学教学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建构主义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 | 第22-24页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的方法 | 第22-23页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的含义 | 第23-24页 |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4-27页 |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第24页 |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第24-25页 |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 第25页 |
·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 | 第25-26页 |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 第26页 |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 第26-27页 |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 | 第27-30页 |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 第27-28页 |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 第28-29页 |
·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的现状调研分析 | 第30-56页 |
·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的特殊性 | 第30-31页 |
·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的教学模式调研分析 | 第31-41页 |
·教学实验室的教学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针对教学实验室教学情况的调研问卷及分析 | 第34-41页 |
·教学模式调研结论 | 第41页 |
·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调研分析 | 第41-55页 |
·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种类调研分析 | 第41-43页 |
·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选址调研分析 | 第43-48页 |
·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教学设备调研分析 | 第48-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建构主义教学下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的教学模式策略 | 第56-86页 |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对建筑学教学实验室的适应性分析 | 第56-68页 |
·支架式教学的适应性 | 第56-59页 |
·抛锚式教学的适应性 | 第59-64页 |
·随机进入教学的适应性 | 第64-68页 |
·建构主义教学下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 第68-84页 |
·建构主义各类教学方法与课程的对应关系 | 第68-71页 |
·支架式教学对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课程的教学方案探讨 | 第71-75页 |
·抛锚式与随机进入教学结合形式对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课程的教学方案探讨 | 第75-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建构主义教学下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策略 | 第86-118页 |
·建构主义教学下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建设方法 | 第86-94页 |
·建构主义教学下高校建筑学各类教学实验室改进的需求度探讨 | 第87-91页 |
·建构主义教学下高校建筑学各类教学实验室改进的难易度探讨 | 第91-94页 |
·符合需求度与难易度的解决方法——与专业教室结合 | 第94页 |
·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与专业教室结合的建设策略探讨 | 第94-107页 |
·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选址分布形式的改进 | 第94-101页 |
·教学实验室与专业教室结合形式的内部设计的改进 | 第101-107页 |
·高校建筑学教学实验室与专业教室结合形式的整体改进效果探讨——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 第107-116页 |
·沈阳建筑大学专业教室与教学实验室现状分析 | 第107-109页 |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教学实验室与专业教室结合形式的整体改进效果探讨 | 第109-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作者简介 | 第12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