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0-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价格现状 | 第12-38页 | 
| ·医疗服务价格的理论构成 | 第12-13页 | 
| ·公立医院作为非盈利性组织的特点 | 第12-13页 | 
| ·非盈利性组织的服务价格 | 第13页 | 
| ·医疗服务成本状况 | 第13-32页 | 
| ·医疗服务总成本 | 第13-16页 | 
| ·各类医疗服务成本现状 | 第16-22页 | 
| ·医疗服务成本与医疗服务价格对比分析 | 第22-32页 | 
| ·财政补偿现状 | 第32-37页 | 
| ·财政补助占医疗机构收入比重 | 第32-33页 | 
| ·财政补助与医疗机构人员支出情况 | 第33-35页 | 
| ·财政补助的用途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制定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8-43页 | 
| ·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机制不完善 | 第38-40页 | 
| ·成本核算的技术性和科学性仍有所欠缺 | 第38-39页 | 
| ·医疗机构缺乏开展项目成本核算的动力 | 第39页 | 
| ·有关部门对医疗机构开展项目成本核算缺乏监管力度 | 第39-40页 | 
| ·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中,普遍存在“一重,一轻”的误区 | 第40页 | 
|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财政补偿和成本三者间衔接不畅 | 第40-42页 | 
| ·现有的财政补偿依据不明确,补偿方式欠科学 | 第41-42页 | 
| ·定价、财政补偿、成本三者间尚缺乏有效衔接方式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医改背景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思路 | 第43-53页 | 
| ·强化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提供依据 | 第43-45页 | 
|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化 | 第43-44页 | 
|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科学化 | 第44页 | 
|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持续化 | 第44-45页 | 
| ·实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监控的同步化 | 第45页 | 
| ·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确保政府对公立非营利性医院的投入 | 第45-47页 | 
| ·确保公立非营利性医院财政投入的合理增长 | 第45页 | 
| ·明确列入政府补偿范围的则不作为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内容 | 第45-46页 | 
| ·建立医院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正确弥补基本医疗服务亏损 | 第46页 | 
| ·落实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专科医院的财政倾斜政策 | 第46-47页 | 
| ·构建医疗服务价格的测算模型,实现价格的科学动态管理 | 第47-48页 | 
| ·推行按病种定价和多种收费制度结合的办法,启动成本的内控机制 | 第48-49页 | 
| ·激活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价格的内在调节作用 | 第49-51页 | 
| ·合理分级定价,积极引导价格的需求调节作用 | 第49-50页 | 
| ·适当调整价格,促使医疗服务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 第50页 | 
| ·转变高值耗材计价方式,抑制医疗机构使用高报价医用耗材 | 第50-51页 | 
| ·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建立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