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4-21页 |
·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 第14-16页 |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状况和运行特征 | 第16-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22-29页 |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现有研究及述评 | 第29-44页 |
·关于房地产调控动因及政府作用的研究 | 第29-34页 |
·合谋、垄断、管制对房地产影响的研究 | 第29-30页 |
·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作用的认识 | 第30-32页 |
·房地产调控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 第32-33页 |
·对政府房地产调控措施选择的研究 | 第33-34页 |
·关于房地产调控具体政策的作用和特征的研究 | 第34-38页 |
·对财政政策的研究 | 第34-36页 |
·对金融政策的研究 | 第36-37页 |
·对土地政策的研究 | 第37-38页 |
·调控政策研究述评及本文研究思路 | 第38-44页 |
·房地产调控政策研究 | 第39-40页 |
·房地产调控体系和过程研究 | 第40-41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41-44页 |
第三章 房地产调控的理论和机理 | 第44-81页 |
·房地产的多重属性和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征 | 第44-54页 |
·房地产的内涵和分类 | 第44-46页 |
·房地产的基本属性 | 第46-50页 |
·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征 | 第50-54页 |
·市场失灵、理性预期与房地产调控 | 第54-66页 |
·市场失灵及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第54-57页 |
·理性预期及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第57-60页 |
·房地产调控理论 | 第60-66页 |
·政策失效:我国城市房地产调控的特殊现象和原因分析 | 第66-77页 |
·我国城市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失效”现象 | 第66-67页 |
·我国城市房地产“需求放大”效应的原因分析 | 第67-70页 |
·我国城市房地产“供给受限”效应的原因分析 | 第70-77页 |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背景下的城市房地产调控策略取向 | 第77-81页 |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背景下的城市房地产调控的总体思路 | 第77页 |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背景下的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体系 | 第77-81页 |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调控中的金融与财政政策分析 | 第81-111页 |
·房地产调控中的金融政策分析 | 第81-101页 |
·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 第81-91页 |
·房地产价格与利率关系的协整检验 | 第91-98页 |
·我国金融政策对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及原因分析 | 第98-100页 |
·金融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的建议 | 第100-101页 |
·房地产调控中的财税政策分析 | 第101-111页 |
·房地产税收政策概况 | 第101-107页 |
·我国财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分析 | 第107-109页 |
·基于物业税的房地产税制改革建议 | 第109-111页 |
第五章 我国房地产调控中的土地与行政政策分析 | 第111-131页 |
·房地产调控中的土地政策分析 | 第111-120页 |
·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 | 第111-114页 |
·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第114-117页 |
·我国土地政策对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分析 | 第117-120页 |
·房地产调控中的行政政策分析 | 第120-131页 |
·我国行政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概况 | 第120-122页 |
·我国行政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分析 | 第122-128页 |
·对行政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的反思 | 第128-131页 |
第六章 我国房地产调控中的住房保障制度分析 | 第131-152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内涵和特征 | 第131-134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31-132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 | 第132-134页 |
·住房保障制度对房地产调控的作用分析 | 第134-140页 |
·住房保障制度有助于改变房地产开发和供应格局 | 第134-136页 |
·住房保障制度有助于增加房地产供给、缓解住房压力 | 第136-138页 |
·住房保障制度有助于平抑房地产价格 | 第138-140页 |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演进历程及问题分析 | 第140-147页 |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演进历程 | 第140-142页 |
·我国目前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42-147页 |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 第147-152页 |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 第147-149页 |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149-152页 |
第七章 我国房地产调控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博弈分析 | 第152-177页 |
·中国房地产市场各利益主体及行为特征 | 第152-160页 |
·中央政府——目标多元化的政策制定者 | 第152-154页 |
·地方政府——职能变异的城市管理者 | 第154-155页 |
·房地产开发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者 | 第155-157页 |
·购房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 | 第157-158页 |
·金融企业——房地产市场中的高收益、高风险者 | 第158-160页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博弈分析 | 第160-177页 |
·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关系的理论归纳 | 第160-161页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对立统一性 | 第161-162页 |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不完全动态博弈分析 | 第162-174页 |
·博弈结果讨论及反思 | 第174-177页 |
第八章 我国房地产调控历程、特征和绩效对比分析 | 第177-198页 |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及调控历程 | 第177-178页 |
·2003 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变迁情况 | 第178-192页 |
·2003 年 6 月-2008 年 9 月,持续时间最长的紧缩调控 | 第178-183页 |
·2008 年 10 月-2009 年 12 月,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宽松调控 | 第183-186页 |
·2010 年 1 月至今,突出行政政策的紧缩调控 | 第186-192页 |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特征 | 第192-193页 |
·调控目标多元化 | 第192页 |
·调控手段与调控部门多元化 | 第192页 |
·调控政策的作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 第192-193页 |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基于广州住宅市场的分析 | 第193-198页 |
·调控政策没有改变广州住宅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 | 第193-195页 |
·不同的调控政策对广州住宅市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 第195页 |
·调控政策对一手住宅市场的影响大于对二手住宅市场的影响 | 第195-196页 |
·调控政策对住宅市场成交量的影响大于对成交价的影响 | 第196页 |
·调控政策对新开发区域住宅市场的影响大于对成熟区域的影响 | 第196-197页 |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的总体评价 | 第197-198页 |
第九章 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仿真研究——以广州为例 | 第198-251页 |
·系统仿真的内涵及相关研究情况 | 第198-202页 |
·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 第198页 |
·社会科学仿真的作用 | 第198-199页 |
·社会科学仿真的主要方法及其发展过程 | 第199-201页 |
·国内外房地产系统仿真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1-202页 |
·城市商品住宅市场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202-207页 |
·城市商品住宅市场系统总体结构 | 第202-205页 |
·系统模型构建 | 第205-207页 |
·广州商品住宅市场系统仿真 | 第207-231页 |
·2001 年以来广州十区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 | 第208-209页 |
·模型变量和方程 | 第209-227页 |
·模型运行与检验 | 第227-231页 |
·政策实验 | 第231-251页 |
·金融政策实验 | 第232-236页 |
·财税政策实验 | 第236-239页 |
·土地政策实验 | 第239-240页 |
·行政政策实验 | 第240-245页 |
·政策组合实验 | 第245-247页 |
·政策实验小结 | 第247-251页 |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 第251-254页 |
·基本结论 | 第251-253页 |
·存在不足 | 第253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253-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254-273页 |
致谢 | 第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