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国内外概况 | 第12-14页 |
·社会保障的概念 | 第12页 |
·国外社会保障的发展模式 | 第12-14页 |
·中国现有社会保障模式 | 第14页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及发展 | 第14-15页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 第14页 |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盛世 | 第14-15页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 | 第15页 |
·建国后社会保障发展 | 第15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及发展 | 第15-16页 |
·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及发展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17-18页 |
·综合研究法 | 第17页 |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 第17页 |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 第17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抽样调查 | 第17页 |
·访谈 | 第17-18页 |
·文献借鉴法 | 第18页 |
·阅读国内外文献 | 第18页 |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 第18页 |
·数据参考法 | 第18页 |
·政策咨询法 | 第18页 |
2 油车港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第18-20页 |
·油车港镇基本情况 | 第18页 |
·经济发展 | 第18-19页 |
·农业发展 | 第19页 |
·工业发展 | 第19页 |
·固定资产投资 | 第19页 |
·财政、金融 | 第19页 |
·文教卫生 | 第19-20页 |
3 油车港镇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 | 第20-35页 |
·油车港镇农村残疾人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油车港镇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态 | 第21-22页 |
·油车港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 | 第22-35页 |
·油车港镇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及政策情况 | 第22-24页 |
·社会保险 | 第22-23页 |
·社会救济 | 第23-24页 |
·康复治疗 | 第24页 |
·就业安置、教育 | 第24页 |
·油车港镇残疾人社会保障落实情况 | 第24-29页 |
·社会保险 | 第24-26页 |
·社会救济 | 第26-27页 |
·康复治疗 | 第27-28页 |
·就业安置、教育 | 第28-29页 |
·油车港镇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比较 | 第29-35页 |
·油车港镇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整体到局部的比较 | 第29-34页 |
·油车港镇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与同区域其他地区的比较 | 第34-35页 |
4 油车港镇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35-41页 |
·油车港镇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社会救济 | 第35页 |
·社会保险 | 第35-36页 |
·康复治疗 | 第36页 |
·就业安置、教育 | 第36-37页 |
·油车港镇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救济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保险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康复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就业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教育、再教育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5 改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对策措施 | 第41-46页 |
·就业、教育保障对策措施 | 第41-42页 |
·树立自强理念 | 第41页 |
·创造就业岗位 | 第41页 |
·保证真实就业率 | 第41-42页 |
·建立信息手册 | 第42页 |
·生活与福利保障对策措施 | 第42-44页 |
·提高参保意识 | 第42-43页 |
·事例教育 | 第42页 |
·鼓励自强 | 第42-43页 |
·细化政策 | 第43页 |
·社会参与 | 第43页 |
·建立摸排制度 | 第43-44页 |
·残疾人持续康复对策措施 | 第44-45页 |
·利用现有制度 | 第44页 |
·疏通信息渠道 | 第44页 |
·建立基层机构 | 第44页 |
·身心康复相结合 | 第44-45页 |
·社会保障新探索 | 第45-46页 |
·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双重供养机制 | 第45页 |
·探索残疾人就业上门服务新做法 | 第45页 |
·探索家庭教育口口传新做法 | 第45-46页 |
·探索残疾人身心互助新做法 | 第46页 |
6 小结 | 第46-47页 |
附录一 | 第47-50页 |
附录二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