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相关文献评价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废旧家电回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0-22页 |
| ·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20-21页 |
| ·循环经济的原则 | 第21-22页 |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3页 |
| ·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页 |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 第22-23页 |
| ·逆向物流理论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EPR 制度与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激励 | 第26-34页 |
| ·EPR 制度与废旧家电概述 | 第26-31页 |
| ·EPR 制度 | 第26-27页 |
| ·废旧家电的界定 | 第27-28页 |
| ·废旧家电的危害 | 第28-29页 |
| ·废旧家电的回收价值 | 第29-31页 |
| ·EPR 制度下生产企业逆向物流组织模式 | 第31页 |
| ·EPR 制度下生产企业废旧家电回收激励机制 | 第31-33页 |
| ·EPR 制度下生产企业废旧家电回收的经济激励机制 | 第32页 |
| ·EPR 制度下生产企业废旧家电回收的非经济激励机制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EPR 制度下生产企业废旧家电回收激励机制构建 | 第34-50页 |
| ·EPR 制度下生产企业利益博弈分析 | 第34-37页 |
| ·EPR 制度下生产企业废旧家电回收的处理模式 | 第34-35页 |
| ·EPR 制度下生产企业与政府废旧家电回收过程的利益博弈分析 | 第35-37页 |
| ·生产企业回收废旧家电经济激励机制构建 | 第37-45页 |
| ·模型假设 | 第37-38页 |
| ·生产企业废旧家电产品激励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8-41页 |
| ·数据仿真模拟算例 | 第41-45页 |
| ·生产企业回收废旧家电的非经济激励机制 | 第45-47页 |
|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 第45-46页 |
| ·规范化相关的回收行为 | 第46-47页 |
| ·强化政府政策行为,推行企业市场化运作 | 第47页 |
|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强社会监督力度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0-60页 |
| ·案例分析:美的集团 | 第50-54页 |
| ·美的集团简介 | 第50页 |
| ·美的废旧家电回收项目 | 第50-54页 |
| ·案例分析:海尔集团 | 第54-57页 |
| ·海尔集团简介 | 第54-55页 |
| ·海尔集团废旧家电回收的激励举措 | 第55-57页 |
| ·美的集团与海尔集团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