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趋势与问题 | 第13-14页 |
·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 | 第14-15页 |
·时代文明的转换--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落实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智慧城市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研究 | 第22-38页 |
·国外智慧城市典型案例研究 | 第22-34页 |
·亚洲国家 | 第22-30页 |
·欧洲国家 | 第30-34页 |
·国内智慧城市典型案例研究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智慧城市相关理论研究 | 第38-53页 |
·相关概念及界定 | 第38-40页 |
·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市 | 第38页 |
·注重信息技术的城市建设--数字城市、智能城市 | 第38-40页 |
·智慧城市概念研究 | 第40-42页 |
·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 | 第42-48页 |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 第42-43页 |
·传统城市发展动力机制 | 第43-45页 |
·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 | 第45-48页 |
·智慧城市系统特征 | 第48-50页 |
·经济子系统 | 第48-49页 |
·科技子系统 | 第49页 |
·社会子系统 | 第49页 |
·环境子系统 | 第49-50页 |
·智慧城市的架构 | 第50-51页 |
·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 | 第51页 |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构建 | 第53-61页 |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 第53-56页 |
·构建原则 | 第53-54页 |
·设计思路 | 第54-56页 |
·评价方法及步骤 | 第56-60页 |
·评价模型 | 第56-57页 |
·确定层次权重 | 第57-58页 |
·确定评价标准 | 第58-59页 |
·分级标准 | 第59页 |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以上海为例的实证研究 | 第61-74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 第61-63页 |
·研究对象概况 | 第61页 |
·上海城市发展的演变及其阶段性特征 | 第61-63页 |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动力机制实证分析 | 第63-68页 |
·环境约束力 | 第63-65页 |
·政策力 | 第65-66页 |
·科技支撑力 | 第66-67页 |
·文明驱动 | 第67页 |
·成果吸引力 | 第67-68页 |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 | 第68-73页 |
·原始数据及标准数值 | 第68-69页 |
·指数计算结果 | 第69-71页 |
·综合评价与分析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9页 |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 第74-77页 |
·科技 | 第74页 |
·经济 | 第74-75页 |
·社会 | 第75-76页 |
·环境 | 第76-77页 |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