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引言 | 第13-22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7页 |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2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21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概述 | 第22-41页 |
·自然灾害风险定义 | 第22-23页 |
·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 | 第23-25页 |
·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的特点 | 第25-31页 |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现有理论 | 第31-37页 |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 | 第31-33页 |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现有方法 | 第33-37页 |
·滨海城市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37-39页 |
·国外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37-38页 |
·国内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38-39页 |
·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可视化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39-41页 |
3 滨海城市自然灾害等级界定方法研究 | 第41-59页 |
·滨海城市自然灾害等级界定的概念与意义 | 第41页 |
·滨海城市自然灾害等级界定方式与的现状与不足 | 第41-43页 |
·模式识别理论基础 | 第43-47页 |
·判别函数的概念 | 第43-44页 |
·确定判别函数的两个因素 | 第44页 |
·线性判别函数及线性分类 | 第44-45页 |
·判别函数多模式划分方式的选择 | 第45-47页 |
·基于模式识别的滨海城市自然灾害等级界定模型 | 第47-53页 |
·滨海城市风暴潮灾害等级评估预分类 | 第48-52页 |
·灾害等级模式识别系统中判别函数系数推求的增量固定算法 | 第52-53页 |
·增量固定算法在滨海城市风暴潮灾害等级界定中的应用与计算机实现 | 第53-57页 |
·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预测方法研究 | 第59-106页 |
·现有灾害风险预测评估方法的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混沌理论与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 第60-73页 |
·混沌理论基础 | 第60-66页 |
·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 第66-73页 |
·基于混沌理论的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预测模型与实例分析 | 第73-95页 |
·重构相空间中延迟时间τ和嵌入维数 m 的计算 | 第76-88页 |
·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的实现 | 第88-93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93-95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指标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等级评估模型与实例分析 | 第95-105页 |
·致灾主导因素灰色关联性分析的具体步骤 | 第95-100页 |
·风暴潮致灾因素数据的预处理与分析 | 第100-102页 |
·灾害风险等级评估中的神经网络算法模型 | 第102-103页 |
·数据的还原检验与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分析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5 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定量化评估方法研究 | 第106-138页 |
·引言 | 第106页 |
·滨海城市典型自然灾害识别 | 第106-108页 |
·风暴潮灾害损失定量化评估方法研究 | 第108-119页 |
·评估方法选择 | 第109-110页 |
·承灾体损失率的确定与实例分析 | 第110-117页 |
·潮灾损失定量统计模型 | 第117-119页 |
·地震灾害损失定量化评估方法研究 | 第119-137页 |
·单体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的震害影响因子法与实例分析 | 第120-126页 |
·群体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的统计分析法与实例分析 | 第126-134页 |
·震害损失定量统计模型 | 第134-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6 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空间可视化评估方法研究 | 第138-156页 |
·引言 | 第138-139页 |
·风暴潮灾害风险可视化评估方法研究 | 第139-149页 |
·潮灾影响范围及强度分布模拟 | 第140-144页 |
·潮灾风险网格化评估模型 | 第144-145页 |
·潮灾风险可视化评估实例分析 | 第145-149页 |
·评估结果分析 | 第149页 |
·地震灾害风险可视化评估方法研究 | 第149-155页 |
·地震影响场可视化模拟 | 第149-152页 |
·滨海城市震害分析可视化评估实例分析 | 第152-154页 |
·评估结果分析 | 第154-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7 青岛市多种自然灾害可视化模拟与风险评估实例 | 第156-175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56-160页 |
·自然地理条件状况 | 第156-158页 |
·青岛市的社会经济概况 | 第158页 |
·青岛市历史上自然灾害概况 | 第158-160页 |
·青岛市风暴潮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 | 第160-171页 |
·数据的准备 | 第160-165页 |
·灾害的致灾强度分析 | 第165-166页 |
·青岛市潮灾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结果 | 第166-171页 |
·地震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 | 第171-174页 |
·青岛市地震影响场范围 | 第171页 |
·青岛市地震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结果 | 第171-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174-175页 |
8 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控制方法研究 | 第175-198页 |
·风险控制的意义与方法比较 | 第175-176页 |
·基于 WebGIS 的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预警与应急信息系统开发 | 第176-196页 |
·WebGIS 平台分析 | 第176-182页 |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第182-187页 |
·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核心功能的实现 | 第187-191页 |
·系统主要功能的集成与初步实现 | 第191-196页 |
·本章小结 | 第196-198页 |
9 总结与展望 | 第198-202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98-200页 |
·未来的展望 | 第200-202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11页 |
致谢 | 第211-212页 |
个人简历 | 第212页 |
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12-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