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唐人构园与诗歌的互动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目录第7-11页
绪论第11-25页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第11-14页
 二、已有研究与评述第14-19页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第19-21页
 四、基本概念与范围第21-25页
上篇第25-147页
 第一章 唐人构园与园林类诗歌的文献价值第25-75页
  第一节 唐代兴盛的构园风气第25-39页
   一、唐人构园的兴盛局面第25-30页
   二、构园之风兴盛的时代因素第30-36页
   三、构园之风兴盛的历史条件第36-39页
  第二节 景观理念与体系的形成第39-49页
   一、景观要素的完备第39-42页
   二、景观要素的组合第42-45页
   三、气韵生动的园林审美效果第45-49页
  第三节 构园的原则与技艺第49-60页
   一、相地原则第49-53页
   二、因借艺术第53-56页
   三、对比手法第56-60页
  第四节 园林类诗歌的文献价值第60-72页
   一、载录了唐代文人园林的建构历史第60-64页
   二、再现了唐人构园的日常生活状态第64-68页
   三、反映了诗歌的创作缘起与艺术风貌第68-70页
   四、反映了唐诗吟咏对构园的诗性影响第70-72页
  小结第72-75页
 第二章 唐人构园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75-119页
  第一节 唐人构园对诗歌题材内容的影响第75-93页
   一、“在朝长咏卜居篇”:园林的建构与落成第75-77页
   二、“岁岁年年恣游宴”:园林的游览与宴集第77-85页
   三、“题诗朝忆复暮忆”:园林的离别与忆念第85-90页
   四、“鹏赋人非宅已荒”:园林的产权变更与荒废第90-93页
  第二节 唐人构园对诗歌体式风格的影响第93-105页
   一、闲适的园居心态与疏散诗风第93-96页
   二、玩物审美与游戏语言第96-98页
   三、组诗形式第98-105页
  第三节 唐人构园对诗歌功能的拓展第105-117页
   一、取兴兹境: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反映第105-109页
   二、酬唱题赠:对诗歌“群”功能的拓展第109-115页
   三、戏题联句:对诗歌娱乐功能的加强第115-117页
  小结第117-119页
 第三章 构园与诗歌的互动第119-147页
  第一节 园景物象与诗歌意象的互存并生第119-131页
   一、园景物象的诗化与写意园林的兴起第119-125页
   二、园景的诗意提升与园林题名第125-128页
   三、诗性吟咏与构园的情感寄托第128-131页
  第二节 诗境与园境的互通互融第131-146页
   一、诗之“境”的热论与园之“境”的出现第132-135页
   二、“尚清”审美与园林“清境”第135-139页
   三、“境生于象外”:诗境与园境的营造手法第139-143页
   四、“自然”:诗境与园境的审美理想第143-146页
  小结第146-147页
下篇第147-293页
 第一章 “思山叠石为”——唐人构园中的“山石”与诗歌第147-181页
  第一节 唐人构园中的堆山置石第147-157页
   一、“假山”趋于普遍的发展态势第147-151页
   二、堆叠位置与山林之境第151-153页
   三、堆山、置石的形式第153-157页
  第二节 唐代文人的山石审美第157-162页
   一、石品种类众多第157-159页
   二、审美内容扩展第159-162页
  第三节 赏石活动与唐代咏石诗的新变第162-170页
   一、赏石活动与诗歌创作第163-165页
   二、唐代咏石诗的新变第165-170页
  第四节 唐人赏石咏石对构园的影响第170-178页
   一、太湖石的发现与构园的选石标准第170-175页
   二、唐人赏石咏石对构园叠山的影响第175-178页
  小结第178-181页
 第二章 “闲梳池畔泉”——唐人构园中的“水景”与诗歌第181-211页
  第一节 唐人构园中的水景处理第181-190页
   一、丰富的水体形态第181-186页
   二、多样的水体景观第186-190页
  第二节 江湖之思与文人构园的开池行为第190-200页
   一、池在园林中身份的转变第191-193页
   二、唐诗中池的诗意第193-197页
   三、池之诗意的赋予对构园的影响第197-200页
  第三节 泉的听觉审美与构园中的声景观第200-208页
   一、由色、形之视觉审美到声之听觉审美第201-203页
   二、“听泉”的诗意内涵第203-207页
   三、“听泉”与构园中的声景观第207-208页
  小结第208-211页
 第三章 “移得闲花用意栽”——唐人构园中的“花木”与诗歌第211-253页
  第一节 唐人的种植行为与诗歌创作第211-219页
   一、种植行为的诗意呈现第211-214页
   二、种植诗歌的时间感悟第214-217页
   三、种植诗歌的空间意蕴第217-219页
  第二节 唐代花木的栽植历史第219-229页
   一、花木的栽培与引进第219-224页
   二、唐代众多的花木品类第224-229页
  第三节 种植行为与花木品赏的多感官审美第229-237页
   一、花木的色彩与形姿第229-233页
   二、花木的声响与香气第233-235页
   三、花木的意蕴审美第235-237页
  第四节 花木栽植与构园活动的文人之趣第237-251页
   一、构园与花木的赠求买卖第237-239页
   二、构园与花木配置的文人志趣第239-243页
   三、构园与花木谱志的繁盛第243-251页
  小结第251-253页
 第四章 “面面看芙蓉”——唐人构园中的“建筑”与诗歌第253-293页
  第一节 唐代园林建筑的景观特征第253-266页
   一、园林建筑的形制演变第254-257页
   二、园林建筑的纳景、点景与组景第257-261页
   三、园林建筑的构建位置第261-262页
   四、园林建筑的两种格调第262-266页
  第二节 亭的诗化与园林立亭第266-282页
   一、园亭诗化的前提条件:普及发展第267-273页
   二、园亭诗化的触发媒介:活动场所第273-276页
   三、园亭诗化的精神核心:抒情写志第276-279页
   四、亭的诗化与园林立亭第279-282页
  第三节 唐诗中窗的间隔审美与园林中的遮隔艺术第282-291页
   一、窗之隔与唐人的审美视界第282-284页
   二、窗之隔与诗歌艺术审美第284-287页
   三、窗之隔与园林的遮隔艺术第287-291页
  小结第291-293页
结语第293-297页
附录第297-30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05-315页
致谢第315-317页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第317-319页
附件第319页

论文共3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师的情绪预测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
下一篇:中国文化对高丽、朝鲜时代史学之影响研究--以史学体例和史学思想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