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一、对中国调整吸引外资政策的借鉴意义 | 第11-12页 |
二、廓清外商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12-13页 |
第三节 重要概念厘定 | 第13-14页 |
一、外商直接投资 | 第13页 |
二、对外贸易 | 第13-14页 |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 第14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 第19-23页 |
一、国际要素流动的概念 | 第19页 |
二、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形式 | 第19-20页 |
三、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与产品贸易的关系 | 第20-23页 |
第三章 中国吸收外资的历程 | 第23-37页 |
第一节 中国外商投资的起步发展阶段 | 第23-25页 |
一、开创中国外商投资的新局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 第23-24页 |
二、中国外商投资的主要区域——开放地区 | 第24页 |
三、起步阶段特点——逐步发展和总量较少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中国外商投资的快速发展阶段 | 第25-27页 |
一、中国吸收外商投资加速发展 | 第25页 |
二、外商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为主兼有投融资 | 第25-26页 |
三、跨国公司加快在中国的布局——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快速发展 | 第26-27页 |
第三节 中国外商投资的新阶段——2002 年至今 | 第27-31页 |
一、吸收外资稳步发展 | 第27-28页 |
二、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 | 第28页 |
三、宏观调控积极引导西部、中部、东北老工业基地吸收外资 | 第28-30页 |
四、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 第30-31页 |
第四节 2002 年~2012 年东部、中部及西部吸引外资总体情况 | 第31-37页 |
一、总体情况 | 第31-33页 |
二、东部地区 | 第33-34页 |
三、中部地区 | 第34-35页 |
四、西部地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货物贸易发展历程及区域格局 | 第37-53页 |
第一节 中国货物贸易发展概况 | 第37-41页 |
一、起步阶段(1978 年三中全会到 1991 年) | 第37-38页 |
二、初步发展阶段(1992 年“十四大”到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 第38-40页 |
三、快速发展阶段(加入世贸组织至今)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格局 | 第41-53页 |
一、概况 | 第42-43页 |
二、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 | 第43-48页 |
三、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及特点 | 第48-53页 |
第五章 外商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经验分析 | 第53-59页 |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外贸发展的总体贡献 | 第53-54页 |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 第54-57页 |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贡献 | 第57页 |
四、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贸易的区域布局 | 第57-59页 |
第六章 外商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59-72页 |
第一节 外商投资对贸易的影响机制 | 第59-61页 |
一、外商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微观经济分析 | 第59-60页 |
二、外商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对数据的处理 | 第61-62页 |
第三节 估计方法 | 第62-64页 |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 | 第64-68页 |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结果 | 第64-65页 |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地区效应 | 第65-68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68-72页 |
一、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70页 |
三、中国吸引外资与发展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