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的感应加热系统高精度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4页 |
·国内外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发展状况 | 第11页 |
·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的优势 | 第11-12页 |
·国内外感应加热数值模拟的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感应加热原理及工程计算 | 第16-24页 |
·电磁场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16-18页 |
·基于位函数的涡流场方程 | 第18页 |
·电磁场中的边界条件 | 第18-19页 |
·温度场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涡流生热 | 第21页 |
·集肤效应和涡流密度 | 第21-22页 |
·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 | 第22-23页 |
·电磁场滞后时间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连铸坯电磁感应加热的有限元分析建模 | 第24-33页 |
·耦合场类型及方法 | 第24-25页 |
·直接方法 | 第24页 |
·载荷传递耦合方法 | 第24-25页 |
·电磁热耦合问题 | 第25-27页 |
·电磁热耦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25页 |
·感应加热阶段有限元模拟方案的确定 | 第25-27页 |
·物料属性参数的设置 | 第27页 |
·电磁感应加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7-32页 |
·问题的描述与假设 | 第27-29页 |
·物料属性 | 第29-30页 |
·感应加热前初始温度的确定 | 第30页 |
·有限元分析的关键技术处理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连铸坯电磁感应加热实际工况模拟 | 第33-44页 |
·参数设置 | 第33-34页 |
·热送阶段的模拟分析 | 第34-35页 |
·感应加热阶段的模拟分析 | 第35-37页 |
·截面涡流场分布及分析 | 第35页 |
·截面温度场分布及分析 | 第35-37页 |
·均热阶段的模拟分析 | 第37-38页 |
·热送、加热、均热阶段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 | 第38-41页 |
·全局模拟 6m 长连铸坯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连铸坯感应加热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1页 |
·线圈内方孔尺寸 | 第44页 |
·电流频率 | 第44-46页 |
·感应线圈电流 | 第46-47页 |
·感应器间距 | 第47-49页 |
·环境温度 | 第49页 |
·炉内温度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连铸坯感应加热仿真原型系统开发 | 第51-57页 |
·开发目的 | 第51页 |
·原型系统设计 | 第51-55页 |
·需求分析 | 第51页 |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 第51-52页 |
·系统流程图 | 第52页 |
·主要功能模块 | 第52-53页 |
·界面设计 | 第53-54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54-55页 |
·原型系统效果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总结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