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背景 | 第9页 |
| ·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油田新建区块产能建设项目综合后评价理论综述 | 第17-23页 |
| ·油田新建区块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理论概述 | 第17-20页 |
| ·阶段后评价 | 第18页 |
| ·经济效益后评价 | 第18页 |
| ·影响后评价 | 第18-19页 |
| ·持续性后评价 | 第19-20页 |
| ·综合后评价 | 第20页 |
| ·油田新建区块产能建设项目综合后评价理论概述 | 第20-22页 |
| ·综合后评价的定义 | 第20页 |
| ·综合后评价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 ·综合后评价的作用 | 第21页 |
| ·综合后评价的程序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构建油田新建区块产能建设项目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23-36页 |
| ·油田新区产能建设项目的特点 | 第23页 |
| ·构建综合后评价初始指标体系 | 第23-26页 |
|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3-24页 |
| ·构建初始指标 | 第24-26页 |
| ·重要影响因子的确定 | 第26-30页 |
| ·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及调查 | 第27页 |
| ·实际调查专家意见汇集 | 第27-30页 |
| ·筛选出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灰色系统理论 | 第30-35页 |
|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第30页 |
|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步骤 | 第30-31页 |
| ·最终指标的选取 | 第3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评价方法的选择及综合后评价 | 第36-45页 |
| ·常见项目后评价方法 | 第36-39页 |
| ·对比法 | 第36页 |
| ·因果分析法 | 第36-37页 |
| ·成功度法 | 第37-38页 |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8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8-39页 |
| ·综合后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9-40页 |
| ·各种评价法的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 ·选择成功度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0页 |
| ·应用成功度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后评价 | 第40-44页 |
| ·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 第41-42页 |
| ·构建模糊关系矩阵的各指标等级的隶属度 | 第42-43页 |
| ·运用模糊评价计算得到被评价项目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实证应用——以某油田新建 A 区块产能建设项目为例 | 第45-60页 |
| ·项目概况 | 第45-46页 |
| ·地质开发概况 | 第45页 |
| ·生产概况 | 第45页 |
| ·生产组织架构 | 第45-46页 |
| ·站库情况 | 第46页 |
| ·项目综合后评价 | 第46-57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6-52页 |
| ·指标成功度专家打分情况汇总 | 第52-53页 |
| ·指标等级隶属度的确定 | 第53-55页 |
| ·综合后评价 | 第55-57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1页 |
| ·研究成果 | 第60页 |
| ·不足之处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1 | 第65-68页 |
| 附录2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 详细摘要 | 第7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