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防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民间借贷的基础理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主要概念界定及关系分析 | 第8-10页 |
一、 主要概念界定 | 第8-9页 |
二、 民间借贷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关系 | 第9-10页 |
第二节 民间借贷的特点 | 第10-11页 |
一、 期限灵活 | 第10页 |
二、 借贷活动趋于半公开化 | 第10页 |
三、 无形担保 | 第10页 |
四、 信息优势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民间借贷的形式及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民间借贷的常见形式 | 第11页 |
二、 民间借贷的现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民间借贷的国内外现行立法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国外现行立法 | 第13-14页 |
一、 多采用专门立法规制民间借贷行为 | 第13页 |
二、 民间借贷行为和集资诈骗罪的区分标准 | 第13页 |
三、 高利贷立法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立法 | 第14-16页 |
一、 民事现行立法 | 第14页 |
二、 刑事现行立法 | 第14-15页 |
三、 行政现行立法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分析 | 第16-21页 |
第一节 易引发非法集资类犯罪 | 第16-17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第16-17页 |
二、 集资诈骗罪 | 第17页 |
第二节 民间借贷易引发高利贷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缺乏专门立法,借贷权益易受损 | 第18-19页 |
一、 会议纪要、通知、指导意见等 | 第18页 |
二、 部委规章与地方行政规章 | 第18页 |
三、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基本法 | 第18-19页 |
第四节 非金融机构企业间借贷性质不明 | 第19-21页 |
第四章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防范 | 第21-28页 |
第一节 完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定 | 第21页 |
第二节 完善集资诈骗罪的规定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完善民间借贷高利率的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第四节 制定专门的民间借贷法及配套法规 | 第23-24页 |
第五节 完善企业间借贷的规定 | 第24-28页 |
一、 适当放开企业间借贷 | 第24-25页 |
二、 合理判定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性质 | 第25-2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4页 |
后记 | 第34-35页 |
个人简历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