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研究--历史考察、文本分析与反思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绪论第13-27页
第一章 关键词第27-53页
 第一节 仪式与民俗第27-33页
     ·仪式第27-30页
     ·民俗第30-33页
 第二节 民间仪俗及其与文学关系概述第33-46页
     ·民间仪俗第33-38页
     ·民间仪俗与文学之关系第38-46页
 第三节 以小说为中心的历史考察、文本分析和反思第46-51页
     ·历史考察第46-48页
     ·文本分析和反思第48-49页
     ·作为本文主要考察对象的少数民族小说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二章 个案研究:土家族民间仪俗与文学第53-90页
 第一节 土家族民间仪俗要观第53-61页
     ·梯玛仪式第53-55页
     ·舍巴活动第55-56页
     ·哭嫁与婚俗第56-59页
     ·跳丧与丧俗第59-61页
 第二节 民间仪俗与孙健忠的小说创作第61-72页
     ·土家族文学及孙健忠的创作概述第61-64页
     ·文本分析之一:《五台山传奇》第64-65页
     ·文本分析之二:《甜甜的刺莓》第65-67页
     ·文本分析之三:《舍巴日》第67-72页
 第三节 民间仪俗与叶梅的小说创作第72-83页
     ·文本分析之一:《撒忧的龙船河》第73-78页
     ·文本分析之二:《最后的土司》第78-83页
 第四节 民间仪俗与土家族其他作家的小说创作第83-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三章 反思之一:存在于故事层中的民间仪俗第90-129页
 第一节 反思的理论基础概述第90-96页
 第二节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中的形象第96-104页
     ·民间仪俗与人物形象第96-101页
     ·民间仪俗与动物形象第101-104页
 第三节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意蕴第104-118页
     ·作为母题形式的民间仪俗第105-108页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历史蕴涵第108-110页
     ·民间仪俗与信仰的深度第110-111页
     ·民间仪俗与价值冲突第111-118页
 第四节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审美第118-128页
     ·民族美学与乡土美学第118-121页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乡土美学特征第121-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四章 反思之二:存在于话语层中的民间仪俗第129-161页
 第一节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叙述聚焦第129-135页
     ·内聚焦和外聚焦第130-133页
     ·多重聚焦第133-135页
 第二节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叙述结构第135-148页
     ·直线式结构:《朝佛》第137-138页
     ·场景式结构:《没有星光的夜》第138-140页
     ·交叉式结构:《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第140-144页
     ·圆环式结构:《西藏,隐秘岁月》第144-146页
     ·其它结构形式第146-148页
 第三节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空间特质第148-159页
     ·空间理论概述第148-151页
     ·个案:和晓梅《情人跳》的空间批评第151-156页
     ·民族文学空间形式特殊性的根源第156-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结语:仪俗写作的主观动机及拓展性思考第161-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8页
致谢第178-179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近代小说中的民间因素
下一篇:“改造”话语与延安文学--基于政治文化统合性视角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