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对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综述 | 第10-11页 |
·对精品课程评价指标的研究综述 | 第11页 |
·对体育类精品课程的综述 | 第11-12页 |
·对篮球精品课程的综述 | 第12页 |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前景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任务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3页 |
·实证调查法 | 第13-14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14页 |
·内容分析法 | 第14页 |
3 精品课程简介 | 第14-19页 |
·国外开放课程简介 | 第14-15页 |
·我国精品课程简介 | 第15-16页 |
·精品课程相关国家政策方针 | 第16-17页 |
·为精品课程设立的对应机构 | 第17-18页 |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 | 第17页 |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 第17页 |
·全国高校课程资源联盟 | 第17-18页 |
·精品课程申请流程 | 第18-19页 |
4 精品课程评价指标的发展 | 第19-22页 |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历年综合评价分值变化及侧重 | 第19-22页 |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历年特色评价分值变化及侧重 | 第22页 |
5 10所高校篮球精品课程现状调查分析 | 第22-47页 |
·10所国家及省级篮球精品课程性质及类型分析 | 第23-24页 |
·10所国家及省级篮球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 第24-28页 |
·首都体院篮球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现状 | 第25-26页 |
·苏州大学篮球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现状 | 第26页 |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现状 | 第26-27页 |
·7所省级篮球精品课程师资情况现状 | 第27-28页 |
·10所国家及省级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条件现状 | 第28-34页 |
·教材使用及建设情况现状 | 第28-30页 |
·实践性教学环境情况、网络教学环境情况 | 第30-34页 |
·10所国家及省级篮球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现状 | 第34-40页 |
·课程目标 | 第35-37页 |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建设情况现状 | 第37-38页 |
·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建设情况现状 | 第38-39页 |
·录像资料建设情况现状 | 第39-40页 |
·10所国家及省级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现状 | 第40-42页 |
·7所省级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现状 | 第41-42页 |
·10所国家及省级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情况现状 | 第42-43页 |
·10所国家及省级篮球精品课程特色情况调查 | 第43-47页 |
·特色调查 | 第43-44页 |
·课程示范性与幅射性及未来建设调查 | 第44-45页 |
·7门省级篮球精品课程课程示范性与幅射性及未来建设调查 | 第45-46页 |
·各门篮球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设想 | 第46-47页 |
6 山东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 第47-53页 |
·山东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性质及类型分析 | 第47页 |
·山东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及师资建设现状 | 第47-48页 |
·师资队伍现状 | 第47-48页 |
·师资建设基础调查 | 第48页 |
·山东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条件现状 | 第48-49页 |
·教材使用情况 | 第48-49页 |
·实践性教学环境情况 | 第49页 |
·网络教学环境情况 | 第49页 |
·山东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现状 | 第49-50页 |
·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建设情况 | 第49-50页 |
·电子教案 | 第50页 |
·教学课件 | 第50页 |
·录像资料 | 第50页 |
·山东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教学管理现状 | 第50-51页 |
·山东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现状 | 第51页 |
·山东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效果及评价现状 | 第51页 |
·山东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特色分析 | 第51-53页 |
·特色调查 | 第51页 |
·课程示范性与幅射性及未来建设调查 | 第51-53页 |
7 篮球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启示 | 第53-55页 |
·参考资料建设缺乏规范性 | 第53页 |
·教学录像建设普遍较差 | 第53页 |
·课程网站建设规范性差,互交设计建设使用力度小 | 第53-54页 |
·双语教学逐渐推广 | 第54页 |
·实践性教学环境基本稳定,网络教学环境成为重点建设项目 | 第54-55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55-59页 |
·结论 | 第55页 |
·建议 | 第55-59页 |
9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件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