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概述 | 第15-22页 |
·亲属作证特免权的涵义与特点 | 第15-16页 |
·亲属作证特免权的涵义 | 第15-16页 |
·亲属作证特免权的特点 | 第16页 |
·亲属作证特免权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法理学基础 | 第16-17页 |
·社会伦理学基础 | 第17-18页 |
·经济学基础 | 第18-19页 |
·心理学基础 | 第19页 |
·亲属作证特免权的价值 | 第19-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的比较法分析 | 第22-32页 |
·大陆法系国家与地区的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 | 第22-24页 |
·大陆法系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的种类 | 第22-23页 |
·代表性国家制度剖析 | 第23-24页 |
·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的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 | 第24-28页 |
·英美法系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的种类 | 第25-27页 |
·代表性国家制度剖析 | 第27-28页 |
·两大法系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的比较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我国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32-39页 |
·我国“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 第32-36页 |
·儒家传统思想的历史影响 | 第32-33页 |
·“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缩影 | 第33-35页 |
·对现代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的启示 | 第35-36页 |
·我国亲属作证特免权的立法现状和缺陷 | 第36-38页 |
·我国亲属作证特免权的立法现状 | 第36-37页 |
·我国亲属作证特免权的缺陷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我国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9-44页 |
·规定恰当的主体范围 | 第39-40页 |
·明确适用的案件范围 | 第40-42页 |
·延伸适用的阶段 | 第42页 |
·完善救济手段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