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概述 | 第15-24页 |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 第15-17页 |
·犯罪记录的概念 | 第15-16页 |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后果 | 第16-17页 |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 第17-21页 |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的概念 | 第17-18页 |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的原因 | 第18-20页 |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的后果 | 第20-21页 |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价值 | 第21页 |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人权保障的精神 | 第21-22页 |
·教育刑的感化理念 | 第22页 |
·人性论依据 | 第22-23页 |
·正义论的要求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页 |
第3章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24-31页 |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国际准则 | 第25-26页 |
·两大法系未成年犯罪记录的相关制度 | 第26-29页 |
·大陆法系 | 第26-28页 |
·英美法系 | 第28-29页 |
·两大法系的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我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缺陷 | 第31-37页 |
·内部缺陷 | 第31-34页 |
·没有明确的适用主体 | 第31-32页 |
·适用对象不全面 | 第32页 |
·法律效力不明晰 | 第32-33页 |
·没有具体适用程序 | 第33-34页 |
·缺乏相应的追责机制 | 第34页 |
·外部缺陷 | 第34-36页 |
·与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 | 第34-35页 |
·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 | 第37-50页 |
·解决内部缺陷的建议 | 第37-42页 |
·适用主体 | 第37-38页 |
·适用对象 | 第38-39页 |
·法律效力 | 第39页 |
·适用程序 | 第39-42页 |
·追责机制 | 第42页 |
·解决外部缺陷的建议 | 第42-47页 |
·统一相关的法律规范 | 第42-43页 |
·建立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 | 第43-47页 |
·建立未成年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的思考 | 第47-49页 |
·未成年轻罪犯罪记录封存与未成年犯罪记录消灭 | 第47-48页 |
·建立未成年犯罪记录消灭制度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