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引言 | 第12页 |
·木质纤维原料概述 | 第12-15页 |
·纤维素降解微生物 | 第15-16页 |
·纤维素降解真菌 | 第15-16页 |
·纤维素降解细菌 | 第16页 |
·纤维素降解放线菌 | 第16页 |
·纤维素酶概述 | 第16-24页 |
·纤维素酶的组成 | 第16-18页 |
·纤维素酶的结构 | 第18-19页 |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 | 第19-21页 |
·纤维素酶的应用 | 第21-24页 |
·外切β-葡聚糖酶的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纤维素酶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内切-β-葡聚糖酶基因和纤维二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25-26页 |
·外切-β-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26-27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外切-β-葡聚糖酶基因重组里氏木霉的筛选 | 第29-38页 |
·前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菌株 | 第29页 |
·培养基 | 第29-3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页 |
·筛选方法 | 第30-31页 |
·摇瓶产酶试验 | 第31页 |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微晶纤维素琼脂平板法筛选 | 第31-32页 |
·滤纸崩解法筛选 | 第32-35页 |
·重组转化子摇床产酶试验结果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重组转化子T.reesei ZU-101发酵产纤维素酶试验 | 第38-45页 |
·前言 | 第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菌株 | 第38页 |
·培养基 | 第38-39页 |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重组转化子T.reesei ZU-101产外切-β-葡聚糖酶的产酶进程 | 第40-41页 |
·重组转化子T.reesei ZU-101产滤纸酶的产酶进程 | 第41-42页 |
·重组转化子T.reesei ZU-101产内切-β-葡聚糖酶的产酶进程 | 第42-43页 |
·重组转化子T.reesei ZU-101产纤维二糖酶的产酶进程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重组转化子T.reesei ZU-101补料发酵工艺研究 | 第45-54页 |
·前言 | 第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菌株 | 第45-46页 |
·培养基 | 第46页 |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 | 第46页 |
·发酵方法 | 第46-47页 |
·补料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补料时间的确定 | 第47-49页 |
·补料浓度的确定 | 第49-51页 |
·补料C/N的确定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重组转化子T.reesei ZU-101对玉米秸秆酶解性能的研究 | 第54-62页 |
·前言 | 第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酶解底物原料 | 第54页 |
·酶制剂 | 第54-55页 |
·柠檬酸缓冲溶液(1M,pH 4.45) | 第55页 |
·DNS试剂 | 第55页 |
·预处理工艺 | 第55-56页 |
·酶解方法 | 第56页 |
·还原糖测定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重组里氏木霉转化子T. reesei ZU-101和出发菌株的酶解试验 | 第56-57页 |
·纤维二糖酶对酶解的影响 | 第57-59页 |
·最佳纤维素酶酶系组成比例的确定 | 第59-60页 |
·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的影响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