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铜和镉在黄土和小麦中的运移和富集规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第11-17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及现状第11-12页
     ·重金属在土中的化学行为与有效性第12-14页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污染机制研究第14-15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理论和技术研究第15-17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7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路线第17-18页
   ·本文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黄土的理化性质及重金属的分析测定第19-26页
   ·供试土壤的采集和预处理第19页
   ·重金属 Cu,Cd 及其特性第19-20页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0页
     ·实验仪器第20页
     ·药品试剂第20页
   ·土壤理化性质及测定方法第20-24页
     ·供试土壤的理化性质第20-21页
     ·Cd2+的测定方法第21-22页
     ·Cu2+的测定方法第22-23页
     ·样品的消解第23-24页
     ·原土样中 Cu,Cd 的含量第24页
   ·重金属形态的测定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黄土对 Cu,Cd 的吸附和解吸机制研究第26-43页
   ·Cu(Ⅱ),Cd(Ⅱ)的静态试验第26-31页
     ·供试土壤对 Cu(Ⅱ),Cd(Ⅱ)吸附平衡与时间的关系第26-28页
     ·供试土壤对 Cu(Ⅱ),Cd(Ⅱ)吸附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第28-29页
     ·pH 对黄土吸附 Cu(Ⅱ),Cd(Ⅱ)的影响第29-30页
     ·温度对黄土吸附 Cu(Ⅱ),Cd(Ⅱ)的影响第30-31页
   ·黄土对 Cu(Ⅱ),Cd(Ⅱ)的吸附作用机制第31-34页
     ·黄土对 Cu(Ⅱ),Cd(Ⅱ)的吸附特性第31-33页
     ·黄土对 Cu(Ⅱ),Cd(Ⅱ)的吸附分配系数第33-34页
   ·EDTA 与 SDBS 复合萃取污染土样中的 Cu(Ⅱ),Cd(Ⅱ)第34-38页
     ·液土比的选择第34页
     ·pH 的选择第34-35页
     ·温度的选择第35-36页
     ·浓度的选择第36-37页
     ·时间的选择第37-38页
     ·SDBS 对 EDTA 解吸土壤中重金属的协同效应影响第38页
   ·Cu,Cd 与土壤结合形态的变化第38-39页
   ·土壤中重金属吸附机理探究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黄土中铜、镉的垂直迁移及净化深度的研究第43-56页
   ·土柱淋滤试验第43-45页
   ·Cu(Ⅱ),Cd(Ⅱ)在黄土中的垂直运移规律第45-46页
   ·不同深度土层对 Cu(Ⅱ),Cd(Ⅱ)运移的影响第46-48页
   ·土层厚度对 Cu(Ⅱ),Cd(Ⅱ)运移的影响第48-50页
   ·淋水量对淋出液中 Cu(Ⅱ),Cd(Ⅱ)的含量和运移深度影响第50-51页
   ·土柱淋滤实验不同深度土层中 Cu(Ⅱ),Cd(Ⅱ)的含量第51-52页
   ·铜和镉在黄土中吸附迁移规律第52-53页
   ·黄土中 Cu(Ⅱ)、Cd(Ⅱ)环境容量的估算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Cu,Cd 在小麦中的运移和富集研究第56-63页
   ·盆栽试验第56-57页
   ·Cd,Cu 对小麦芽期、发芽率和植株高度的影响第57-59页
     ·小麦发芽情况的影响第57-58页
     ·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第58-59页
   ·单一铜胁迫小麦中铜的富集情况第59-61页
   ·单一镉胁迫小麦中镉的富集情况第61页
   ·Cu,Cd 复合胁迫小麦中铜和镉的富集情况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与建议第63-65页
 结论第63-64页
 建议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门子SinamicsS120与PLC在J056精镗床改造中的应用
下一篇:城市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津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