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概述 | 第12-13页 |
·滞止液体内孔口气泡形成及运动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微小通道内气泡行为及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26-28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6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6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6-28页 |
2 滞止液体中微孔孔口气泡形成及运动特性 | 第28-68页 |
·引言 | 第28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8-32页 |
·实验装置及系统 | 第28-29页 |
·图像处理及数据提取 | 第29-32页 |
·气泡形成及动力学特性 | 第32-53页 |
·单气泡生长及运动行为特性 | 第32-44页 |
·气泡串行为特性 | 第44-53页 |
·单气泡形成模型 | 第53-66页 |
·模型的建立及计算 | 第53-56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56-58页 |
·单气泡形成动力学行为 | 第58-59页 |
·壁面润湿性的影响 | 第59-62页 |
·气体逸出孔尺寸的影响 | 第62-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3 液体通流小槽道内微孔逸出气泡动力学行为特性 | 第68-88页 |
·引言 | 第68页 |
·实验系统及数据提取 | 第68-70页 |
·单气泡形成及气泡串动力学行为 | 第70-72页 |
·气体流量对鼓泡行为的影响 | 第72-79页 |
·液体流量对鼓泡行为的影响 | 第79-82页 |
·槽道倾角对鼓泡行为的影响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4 液体通流微通道内微孔逸出气泡的动力学行为及交互作用 | 第88-126页 |
·引言 | 第88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88-90页 |
·微通道内单/多气体逸出孔气泡行为实验装置 | 第88-89页 |
·图像处理及数据提取方法 | 第89-90页 |
·微通道内单气体逸出孔气泡行为 | 第90-100页 |
·单气泡形成及运动行为 | 第90-92页 |
·气泡串行为 | 第92-95页 |
·气体流量对鼓泡行为的影响 | 第95-98页 |
·液体流量对鼓泡行为的影响 | 第98-100页 |
·并联多逸出孔孔口鼓泡行为特性 | 第100-111页 |
·孔口气泡形成及孔内回液行为特性 | 第100-103页 |
·气体流量对并联多逸出孔气体通路选择性的影响 | 第103-109页 |
·气体逸出孔排列方式对气体通路选择性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带并联多气体逸出孔的微通道内气泡串行为 | 第111-116页 |
·微通道内不同位置气泡行为 | 第111-115页 |
·鼓泡周期性行为 | 第115-116页 |
·带并联多气体逸出孔的微通道内鼓泡行为 VOF 模拟 | 第116-12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116-117页 |
·气体逸出孔顺向排列时鼓泡行为 | 第117-122页 |
·气体逸出孔逆向排列时鼓泡行为 | 第12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5 楔形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 | 第126-144页 |
·引言 | 第126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126-127页 |
·楔形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 | 第127-137页 |
·楔形微通道内单气泡行为 | 第127-129页 |
·楔形微通道内气泡串行为 | 第129-131页 |
·气体流量对鼓泡行为的影响 | 第131-134页 |
·液体流量对鼓泡行为的影响 | 第134-137页 |
·楔形微通道内气液界面行为分析模型 | 第137-142页 |
·楔形通道内液滴受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37-138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138-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6 带渗透边界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 | 第144-174页 |
·引言 | 第144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144-146页 |
·网络结构微通道的构建 | 第144-146页 |
·图像处理及数据提取方法 | 第146页 |
·均匀网络结构渗透边界内及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 | 第146-163页 |
·单供气孔下气液两相流动 | 第146-160页 |
·双供气孔下气液两相流动 | 第160-163页 |
·非均匀网络结构渗透边界内及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 | 第163-171页 |
·单供气孔下气液两相流动 | 第163-168页 |
·双供气孔下气液两相流动 | 第168-171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17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74-178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74-176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76-178页 |
致谢 | 第178-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90页 |
附录 | 第190-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