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油气田论文

超疏水亲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序言第11-25页
   ·引言第11-12页
   ·自然界常见的超疏水现象及其仿生材料概述第12-17页
     ·荷叶现象第12-13页
     ·闪蝶翅膀效应第13-15页
     ·水黾腿现象第15-16页
     ·壁虎和玫瑰花瓣效应第16-17页
   ·超疏水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静态接触角第17-18页
     ·Wenzel 模型第18-19页
     ·Cassie 模型第19-20页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前景第20-23页
     ·超疏水材料在水收集方面的应用前景第20页
     ·超疏水材料在水传输方面的应用前景第20-21页
     ·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方面的应用前景第21-23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3-25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23-24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4-25页
       ·超疏水亲油聚丙烯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24页
       ·超疏水亲油二氧化硅/聚四氟乙烯聚氨酯海绵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24页
       ·超疏水亲油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24-25页
第二章 超疏水亲油聚丙烯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25-34页
   ·引言第25页
   ·实验部分第25-28页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25-27页
       ·实验原料及其来源第25-26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6-27页
     ·实验内容第27页
       ·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制备第27页
       ·新型聚丙烯纤维材料材料的制备第27页
       ·新型聚丙烯纤维材料疏水亲油测试第27页
     ·样品的表征第27-28页
       ·动态光散射仪(DLS)第27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第27-28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8页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28页
       ·静态接触角测试仪第28页
   ·结果与讨论第28-33页
     ·新型聚丙烯纤维材料的制备第28-29页
     ·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及其新型聚丙烯纤维材料的表征第29-31页
       ·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 FT-IR 分析第29页
       ·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 TEM 分析第29-30页
       ·新型聚丙烯纤维材料的 FE-SEM 分析第30-31页
     ·新型聚丙烯纤维材料的性能测试第31-33页
       ·新型聚丙烯纤维材料的疏水亲油测试第31页
       ·新型聚丙烯纤维材料表面稳定性,吸收率和循环使用率测试第31-33页
     ·新型聚丙烯纤维材料的超疏水亲油的机理分析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超疏水亲油二氧化硅/聚四氟乙烯聚氨酯海绵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34-44页
   ·引言第34页
   ·实验部分第34-36页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实验原料及其来源第34-35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35页
     ·实验内容第35-36页
       ·新型聚氨酯海绵的制备第35页
       ·新型聚氨酯海绵疏水亲油测试第35-36页
     ·样品的表征第36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第36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6页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36页
       ·静态接触角测试仪第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新型聚氨酯海绵的制备第36-37页
     ·二氧化硅和氨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其新型聚氨酯海绵的表征第37-39页
       ·二氧化硅和氨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 FT-IR 分析第37-38页
       ·二氧化硅和氨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 TEM 分析第38页
       ·新型聚氨酯海绵的 FE-SEM 分析第38-39页
     ·新型聚氨酯海绵的性能测试第39-42页
       ·新型聚氨酯海绵的疏水亲油测试第39-40页
       ·新型聚氨酯海绵的接触角与吸油测试第40-41页
       ·新型聚氨酯海绵表面稳定性,吸收率和循环使用率测试第41-42页
     ·新型聚氨酯海绵超疏水性与表面粗糙度关系的机理分析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超疏水亲油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44-54页
   ·引言第44页
   ·实验部分第44-46页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4-45页
       ·实验原料及其来源第44-45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45页
     ·实验内容第45-46页
       ·碳纳米管/二氧化硅复合物的制备第45页
       ·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的制备第45-46页
       ·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疏水亲油测试第46页
     ·样品的表征第46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第46页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46页
       ·静态接触角测试仪第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新型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的制备第46-47页
     ·碳纳米管和羟基化碳纳米管及其新型聚氨酯海绵的表征第47-49页
       ·碳纳米管、羟基化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管/二氧化硅复合物的 FT-IR 分析第47-48页
       ·新型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的 FE-SEM 分析第48页
       ·新型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的 BET 分析第48-49页
     ·新型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的性能测试第49-52页
       ·新型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耐磨性测试第49-50页
       ·新型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的疏水亲油测试第50页
       ·新型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吸油测试第50-51页
       ·新型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表面稳定性,吸收率和循环使用率测试第51-52页
     ·新型碳纳米管/二氧化硅聚氨酯海绵表面润湿状态变化及疏水稳定性的机理分析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4-56页
   ·总结第54页
   ·不足和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华字典》复音词研究
下一篇:基底性质对聚合物薄膜表面结构形成及其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