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3页 |
第一章 李煜与仓央嘉措人生体验及其与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的比较 | 第13-26页 |
第一节 金顶的牢房:角色意识、自我体验的冲突与李煜、仓央嘉措的文学创作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心灵的绿洲:童年体验、归依体验与李煜、仓央嘉措的文学创作 | 第15-18页 |
第三节 孤独体验与李煜、仓央嘉措的文学创作 | 第18-21页 |
第四节 缺失性体验与李煜、仓央嘉措的文学创作 | 第21-26页 |
第二章 李煜词与仓央嘉措诗思想内涵比较研究 | 第26-36页 |
第一节 率性的真情流露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爱与美的执著追求与怀念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故园情结 | 第29-31页 |
第四节 弱德之美 | 第31-32页 |
第五节 味深旨远的哲学意蕴 | 第32-36页 |
第三章 李煜词与仓央嘉措诗意象比较研究 | 第36-48页 |
第一节 富于生命情味的自然意象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韵味悠远的比兴意象 | 第37-41页 |
第三节 具有文化语码性质的文化意象 | 第41-46页 |
第四节 女性意象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李煜词与仓央嘉措诗美学风格比较研究 | 第48-53页 |
第一节 简洁的形式、质朴的语言 | 第48-50页 |
第二节 传神的细节刻画,细腻的心理描写 | 第50-53页 |
第五章 李煜词与仓央嘉措诗佛学色彩比较研究 | 第53-59页 |
第一节 二人作品中与佛学相关的思想方面之比较 | 第54-55页 |
第二节 二人作品中与佛学相关的艺术形式方面之比较 | 第55-59页 |
第六章 李煜与仓央嘉措接受史研究 | 第59-65页 |
第一节 李煜与仓央嘉措文学史地位概述 | 第59页 |
第二节 李煜与仓央嘉措作品深远影响原因研究 | 第59-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