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IR64-Sub1的耐淹水特性及其基因表达与生理解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3页
   ·水稻主要耐淹机制研究进展第11-19页
     ·深水稻耐淹机制第12页
     ·深水稻耐淹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陆稻耐淹机制第13-15页
     ·陆稻耐淹机制研究进展第15-17页
     ·两种耐淹机制的比较第17-18页
     ·水稻耐淹性与不同淹水环境的关系第18页
     ·我国耐淹水稻研究现状第18-19页
   ·荧光定量PCR技术第19-23页
     ·RT-qPCR技术的原理第19-20页
     ·RT-qPCR检测技术第20-22页
     ·RT-q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第22-23页
   ·本研究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23页
2.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23-27页
   ·实验材料第23-24页
   ·淹水处理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27页
     ·叶片电导率的测定第25页
     ·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第25页
     ·根尖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测定第25页
     ·数据分析第25-26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40页
   ·IR64-Sub1各发育时期耐淹水性评价第27-30页
   ·水稻耐淹性与环境的关系第30-31页
   ·不同材料对淹水逆境反应方式分析第31-32页
   ·淹水条件下逆境适应相关生理基础分析第32-33页
   ·淹水逆境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3-40页
     ·RNA质量及反转录检测第33-34页
     ·RT-qPCR实验中所用引物扩增效率检测第34-35页
     ·基因相对表达分析第35-40页
       ·无氧呼吸代表酶基因Adh2第35-36页
       ·糖代谢代表酶基因Rss1第36-37页
       ·活性氧清除系统相关酶基因:Cu/Zn-SOD、APX、GO、CAT第37-40页
4. 讨论第40-44页
   ·基因相对表达分析第40-42页
     ·无氧呼吸第40-41页
     ·糖代谢第41页
     ·活性氧清除系统第41-42页
   ·Sub1位点与水稻耐淹性的关系第42页
   ·研究意义与应用第42-44页
     ·直播第42-43页
     ·水稻耐淹鉴定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录第50-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下一篇:棉花不同钾肥施用水平的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