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非结构性物质积累与再转移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1 前言第10-14页
   ·水稻贮藏物质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水稻贮藏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因素第11页
   ·水稻贮藏物质再转移特性研究第11-13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2 近红外反射分析法测定水稻非结构性物质的研究第14-20页
   ·材料与方法第14-15页
     ·种植概况与试验设计第14页
     ·样品的采集与化学分析第14-15页
     ·光谱采集第15页
     ·光谱处理与数据分析第15页
   ·结果与分析第15-18页
     ·非结构性物质含量的变化范围第15-16页
     ·光谱预处理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校正模型的影响第16-17页
     ·校正模型对品种和生育期的适应性第17-18页
   ·讨论第18-19页
   ·小结第19-20页
3 几个水稻品种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及其再转移速率的比较第20-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种植概况与试验设计第20页
     ·样品的采集与化学分析第20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0页
     ·数据分析第20-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3页
     ·不同水稻品种抽穗期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的积累量第21页
     ·不同水稻品种抽穗期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的含量第21-22页
     ·茎叶部干物质量和非结构性物质含量与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的关系第22页
     ·不同水稻品种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的再转移速率第22-23页
   ·讨论第23-24页
     ·水稻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积累特性的品种比较第23-24页
     ·水稻非结构性物质再转移速率的品种比较第24页
   ·小结第24-25页
4 水稻结实期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再转移能力的简易评价第25-30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种植概况与试验设计第25页
     ·样品的采集与化学分析第25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5页
     ·数据分析第25-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抽穗期、抽穗期后14天穗部的干物质量和茎叶部的干物质量、非结构性物质含量第26页
     ·穗部干物质增加速率与茎叶部干物质、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含量的减少速率的关系第26-28页
   ·讨论第28-29页
   ·小结第29-30页
5 减缓施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第30-36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种植概况与试验设计第30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0-31页
     ·数据分析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两种施肥方式对水稻分蘖的影响第31页
     ·两种施肥方式对水稻株高的影响第31-32页
     ·两种施肥方式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32页
     ·两种施肥方式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第32-33页
     ·两种施肥方式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3-34页
     ·两种施肥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第34页
   ·讨论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藿香和藿香的种质资源鉴定和挥发油抗菌活性的测定
下一篇:木薯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筛选与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