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管网腐蚀问题 | 第14-22页 |
·铁稳定性概述 | 第14页 |
·管道腐蚀的危害 | 第14-15页 |
·铁腐蚀机理 | 第15-16页 |
·给水管网中水质参数对于腐蚀的影响 | 第16-19页 |
·水源切换中管网水质稳定性问题 | 第19-20页 |
·给水管网中腐蚀判断依据 | 第20-22页 |
·管网腐蚀产物的形成与特性 | 第22-23页 |
·给水管网中铁释放现象和黄水产生机理 | 第23-25页 |
·Kuch 机理 | 第24页 |
·管垢中铁化合物的溶解 | 第24-25页 |
·瘤状物的形成 | 第25页 |
·腐蚀酸的作用 | 第25页 |
·溶解氧作用机理 | 第25页 |
·水源切换中管网黄水问题控制技术 | 第25-26页 |
3 水源切换过程中管网中铁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6-55页 |
·管网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管网中试装置建设 | 第26-27页 |
·试验用水 | 第27页 |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27页 |
·试验系统的运行 | 第27-28页 |
·不同水质水源切换条件下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 | 第28-53页 |
·丹江口水源对该市给水管网铁释放现象的影响 | 第29-39页 |
·丹江口水源切换试验阶段管网进水水质 | 第30-31页 |
·丹江口水源水质的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31页 |
·水源切换过程中对模拟管网出水总铁和浊度的影响 | 第31-35页 |
·水源切换过程中其他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及铁释放机理分析 | 第35-39页 |
·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 pH 值的变化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 | 第39-47页 |
·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 pH 值调节试验阶段管网进水水质 | 第40-41页 |
·高浓度硫酸根水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 | 第41-43页 |
·高浓度氯离子水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 | 第43-45页 |
·低 pH 值水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 | 第45-47页 |
·氯胺消毒剂和溶解氧浓度的变化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 | 第47-53页 |
·氯胺消毒剂浓度变化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 | 第48-50页 |
·溶解氧浓度变化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 | 第50-53页 |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53-55页 |
4 水源切换对给水管网中腐蚀管垢影响的研究 | 第55-6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实验用管及管壁腐蚀管垢样品采集 | 第55页 |
·腐蚀管垢样品预处理 | 第55-56页 |
·腐蚀管垢特征表征方法 | 第56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56页 |
·游离铁及无定形铁氧化物和总铁含量测定 | 第56页 |
·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析 | 第56页 |
·扫描电镜-X 射线荧光能谱分析(SEM-EDX) | 第56页 |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56页 |
·腐蚀管垢特征分析 | 第56-62页 |
·腐蚀管垢的宏观特征分析 | 第56-57页 |
·腐蚀管垢的微观形态分析 | 第57-58页 |
·腐蚀管垢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58-60页 |
·腐蚀管垢中的化合物构成分析 | 第60-62页 |
·给水管网内壁腐蚀管垢的形成机理及结构特征的探讨 | 第62-63页 |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63-65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