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艳诗论稿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艳诗”界定及唐末之前艳诗概说 | 第10-16页 |
一、 “艳诗”及唐末界说 | 第10-13页 |
(一) 艳诗缘起及界定 | 第10-12页 |
(二) 唐末时间界说 | 第12-13页 |
二、 唐末之前艳诗创作概说 | 第13-16页 |
(一) 唐前艳诗创作 | 第13页 |
(二) 初盛中唐艳诗创作 | 第13-15页 |
(三) 晚唐前期的兴盛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唐末艳诗创作风貌 | 第16-24页 |
一、 唐末艳诗创作状况概说 | 第16-17页 |
二、 唐末艳诗创作类型 | 第17-20页 |
三、 唐末艳诗总体风貌 | 第20-21页 |
四、 唐末艳诗兴盛原因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唐末艳诗与词之关系 | 第24-38页 |
一、 唐末艳诗词一体化的原因 | 第25-27页 |
(一) 曲乐的盛行和饮妓制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二) 诗词传唱一体化的影响 | 第26-27页 |
二、 艳诗词一体化创作倾向 | 第27-36页 |
(一) 柔艳婉曲的风格一体化 | 第27-32页 |
(二) 细腻描写技法与含蓄的抒情方式一体化 | 第32-35页 |
(三) 通俗流丽的语言风格一体化 | 第35-36页 |
三、 “艳诗”复归正统,艳词“负艳前行”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真情流露风韵两携—论郑谷艳诗 | 第38-51页 |
一、 诗人的生平及其为人 | 第38页 |
二、 郑谷的女性观 | 第38-39页 |
三、 郑谷诗歌内容分类 | 第39-46页 |
四、 郑谷艳诗独特艺术风貌 | 第46-51页 |
(一) 郑谷的艳诗语言浅切,质而不俗 | 第47-48页 |
(二) 郑谷诗歌伤感意象的选择 | 第48-51页 |
第五章 疏朗清丽,长与叙事—论韦庄艳诗 | 第51-58页 |
一、 韦庄艳诗清丽风格与民歌风调 | 第51-55页 |
(一) 韦庄清丽的民歌风调的形成原因 | 第51页 |
(二) 清丽的风格与民歌风调主要体现 | 第51-55页 |
二、 韦庄艳诗词的叙述特征 | 第55-58页 |
注释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