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第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路线与创新点 | 第18-19页 |
·研究路线 | 第18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黑龙江省地方政府扩大就业的基础理论 | 第19-24页 |
·基本含义界定 | 第19-20页 |
·就业含义界定 | 第19页 |
·公共政策含义界定 | 第19-20页 |
·就业及公共政策理论依据 | 第20-21页 |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及充分就业理论 | 第20页 |
·政府职能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宏观政策调控理论 | 第21页 |
·就业政策调整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21-22页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2-23页 |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就业状况及扩大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4-36页 |
·黑龙江省劳动力市场就业现状 | 第24-29页 |
·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就业状况 | 第24页 |
·农民工就业状况 | 第24-27页 |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 第27页 |
·特殊困难人员就业状况 | 第27-29页 |
·黑龙江省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就业政策可持续性较差 | 第29页 |
·农民工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落实难度大 | 第29-31页 |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弱 | 第31-32页 |
·特殊困难人员就业政策扶持目标群体不清晰 | 第32-33页 |
·黑龙江省就业政策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3-34页 |
·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缺乏长效就业保障机制 | 第33页 |
·农业大省观念根深蒂固 | 第33-34页 |
·地方政府的“高教强省”与政策工具的非对称性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4 国外扩大就业的政策与经验借鉴 | 第36-41页 |
·主要发达国家扩大就业的政策 | 第36-38页 |
·美国新泽西州的扩大就业政策 | 第36-37页 |
·瑞典哥德堡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 第37页 |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失业保险政策 | 第37-38页 |
·日本大阪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政策 | 第38页 |
·典型发展中国家扩大就业的政策 | 第38-39页 |
·菲律宾的劳务输出政策 | 第38-39页 |
·印度的扩大就业政策 | 第39页 |
·国外扩大就业的政策借鉴 | 第39-40页 |
·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为主的就业政策 | 第39页 |
·积极推进非农就业政策 | 第39页 |
·完善劳务输出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9-40页 |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 第40页 |
·落实职业发展政策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黑龙江省地方政府扩大就业政策的途径 | 第41-48页 |
·黑龙江省扩大就业的政策取向 | 第41-44页 |
·实施国有企业下岗人员长效的就业保障政策 | 第41页 |
·完善农民工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 | 第41-42页 |
·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财税政策扶持 | 第42-43页 |
·确立黑龙江省特殊困难人员的标准及救助政策 | 第43-44页 |
·建立健全黑龙江省扩大就业政策的保障机制 | 第44-45页 |
·完善政府主导的宏观就业调控机制 | 第44页 |
·建立适应市场的长效就业机制 | 第44页 |
·保证就业政策的协调机制 | 第44-45页 |
·规范社会媒介的舆论引导机制 | 第45页 |
·建立和完善就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 第45页 |
·黑龙江省地方政府扩大就业的措施 | 第45-47页 |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 第45-46页 |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 第46页 |
·采取灵活就业方式 | 第46页 |
·鼓励自主创业 | 第46-47页 |
·重点发展小微企业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