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污名化衍生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机制探索--以农民工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1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6-7页
  一、理论意义第6页
  二、现实意义第6-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0页
  一、国外关于污名化的研究状况第7-8页
  二、国内关于污名化的研究状况第8-10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0页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第10页
 第五节 论文各章具体内容第10-11页
第二章 污名化基础理论第11-20页
 第一节 污名化理论概述第11-12页
 第二节 污名化的生成原因分析第12-20页
  (一)社会学界的研究第12-15页
  (二)文化人类学视野下污名的产生第15-17页
  (三)官方法律对污名化兴衰的影响第17-20页
第三章 污名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冲突第20-28页
 第一节 污名侵害的最直接法律权利—人格尊严第20-22页
 第二节 污名化侵害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生存权第22-24页
 第三节 污名化,一个与平等对立的维度第24-25页
 第四节 污名化,一条与秩序相悖的暗流第25-28页
第四章 时代烙印下污名“最佳”代言人:农民工第28-32页
 第一节 农民工被污名化过程第28-29页
 第二节 农民工的污名产生特点第29-32页
第五章 对污名化产生问题的解决机制探索第32-39页
 第一节 社会消解的可能性第32-33页
 第二节 文化正向功能对污名化的积极意义第33-35页
 第三节 运用法律规制污名化第35-39页
  一、公民权理论是逻辑起点,消除污名以实现全部公民的国民待遇第35-36页
  二、立法是基础,力求在处理污名化问题时有法可依第36-37页
  三、宪法是保障,解决污名化问题应注重宪法的价值第37页
  四、重视现代法治理念的塑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益组织参与刑事被害人救济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慈善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