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醇的衍生物论文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催化剂和本征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57页
   ·CO_2 的减排及化学转化第18-19页
   ·二甲醚的性质和用途第19-22页
     ·作为气雾剂和制冷剂第20页
     ·作为替代燃料第20-21页
     ·作为化工原料第21-22页
   ·二甲醚的生产技术第22-24页
     ·甲醇脱水法制二甲醚第22-23页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第23页
     ·CO_2 加氢法制二甲醚第23-24页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动态第24-26页
   ·CO_2 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动态第26-36页
     ·贵金属催化剂第26-27页
     ·Cu-ZnO 基催化剂第27-34页
     ·以其它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第34-36页
   ·甲醇脱水制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动态第36-38页
     ·甲醇脱水的活性中心第36页
     ·甲醇直接脱水制二甲醚过程第36-37页
     ·合成气制二甲醚过程第37-38页
     ·CO_2 加氢制二甲醚过程第38页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动力学的研究动态第38-46页
     ·CO_2 加氢合成甲醇的动力学第38-40页
     ·甲醇脱水合成二甲醚的动力学第40-42页
     ·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动力学第42-45页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动力学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页
 参考文献第46-57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57-64页
   ·实验装置及流程第57-58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58-61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58-59页
     ·Cu-ZnO-Al2O_3/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第59页
     ·Cu-ZnO-(Promoter)/HZSM-5 催化剂的制备第59-60页
     ·Cu-ZnO-Al_2O_3-Si0_2-(Promoter)催化剂的制备第60-61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61-62页
     ·X 射线衍射(XRD)第61页
     ·比表面积(BET)第61页
     ·扫描电镜(SEM)第61页
     ·透射电镜(TEM)第61页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61-62页
     ·程序升温H_2 还原(H_2-TPR)第62页
     ·程序升温NH_3脱附(NH_3-TPD)第62页
     ·程序升温 H_2 脱附(H_2-TPD)第62页
     ·程序升温 CO_2 脱附(CO_2-TPD)第62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62-63页
   ·反应产物的分析方法第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四章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第64-76页
   ·热力学平衡计算第64-68页
     ·逸度系数的计算第66-67页
     ·平衡常数的计算第67-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4页
     ·反应温度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第68-69页
     ·反应压力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第69-70页
     ·氢碳比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第70页
     ·进料气中第三组分的影响第70-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6页
第五章 脱水组分对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影响第76-88页
   ·实验部分第76-77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76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76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76-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86页
     ·脱水组分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77页
     ·脱水组分对催化剂分散状态的影响第77-79页
     ·脱水组分对催化剂还原性能的影响第79页
     ·脱水组分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第79-80页
     ·HZSM-5硅铝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0-83页
     ·HZSM-5含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3页
     ·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83-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8页
第六章 加氢组分对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影响第88-116页
   ·实验部分第88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88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88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88页
   ·结果与讨论第88-112页
     ·Cu/Zn比对CO_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影响第88-92页
     ·几种助剂对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影响第92-94页
     ·SiO_2 助剂对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影响第94-102页
     ·ZrO_2 助剂对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影响第102-106页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影响第106-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6页
第七章 超细 Cu-ZnO-Al_2O_3-SiO_2 双功能催化剂的探索第116-142页
   ·实验部分第116-117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116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116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116-117页
   ·结果与讨论第117-138页
     ·沉淀剂对 Cu-ZnO-Al_2O_3-SiO_2 催化剂的影响第117-121页
     ·焙烧温度对 Cu-ZnO-Al_2O_3-SiO_2 催化剂的影响第121-126页
     ·Al_2O_3含量对Cu-ZnO-Al_2O_3-SiO_2催化剂的影响第126-131页
     ·助剂对 Cu-ZnO-Al_2O_3-SiO_2 催化剂的影响第131-136页
     ·Cu-ZnO-Al_2O_3-SiO_2 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第136-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2页
第八章 CO_2 直接加氢合成二甲醚的本征动力学第142-164页
   ·实验部分第142-144页
     ·实验装置及流程第14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142页
     ·反应器的选择第142-143页
     ·反应器的结构和催化剂的装填方式第143页
     ·催化剂内外扩散阻力的排除第143-144页
     ·动力学数据的测定第144页
   ·CO_2 加氢合成二甲醚的本征动力学规律第144-150页
     ·产物气中H_2浓度的变化规律第144-145页
     ·产物气中 CO_2浓度的变化规律第145-146页
     ·产物气中 DME 浓度的变化规律第146-147页
     ·产物气中 CH_3OH 浓度的变化规律第147-148页
     ·产物气中 CO 浓度的变化规律第148-150页
     ·产物气中H_2O 浓度的变化规律第150页
   ·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150-161页
     ·实验数据的预处理第150-152页
     ·本征动力学模型第152-156页
     ·本征动力学模型参数的估值第156-158页
     ·本征动力学模型检验第158-161页
   ·本章小结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64页
第九章 结论第164-167页
附录第167-173页
 附录一 本征动力学实验数据第167-169页
 附录二 本征动力学机理型方程推导第169-173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73-174页
致谢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导热先进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
下一篇:集料碱析出及其对碱—集料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