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4页 |
·前言 | 第13页 |
·功能高分子 | 第13-17页 |
·功能高分子的分类 | 第13-14页 |
·化学功能材料 | 第14-15页 |
·功能高分子的结构 | 第15-17页 |
·功能性高分子的制备 | 第17页 |
·功能化方法的选择 | 第17-19页 |
·傅-克烷基化反应 | 第17-18页 |
·傅-克酰基化反应 | 第18-19页 |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 | 第19-28页 |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应用 | 第20-24页 |
·氯甲基树脂合成的主要方法 | 第24-25页 |
·氯甲基化法的改进方法 | 第25页 |
·新型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 | 第25-2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8-2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4页 |
第二章 氯乙酰化树脂的制备 | 第34-54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聚苯乙烯树脂(PS)的预处理 | 第35-36页 |
·二氯甲烷(DCM)的预处理 | 第36页 |
·氯乙酰化PS的制备 | 第36页 |
·产物的后处理 | 第36页 |
·计算公式 | 第36-37页 |
·产物的元素分析 | 第37页 |
·产物的红外分析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52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元素分析 | 第38-39页 |
·反应体系的选择 | 第39-40页 |
·催化剂用量对PS微球氯乙酰化的影响 | 第40-42页 |
·关于过量催化剂活性的研究 | 第42-44页 |
·反应时间对PS微球氯乙酰化的影响 | 第44-46页 |
·酰基化试剂对PS微球氯乙酰化的影响 | 第46-47页 |
·PS微球粒径对PS微球氯乙酰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溶剂量对PS微球氯乙酰化的影响 | 第48页 |
·PS种类对PS微球氯乙酰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交联度不同的微球对氯乙酰化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特定担载量的氯乙酰化PS的制备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三章 新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 第54-66页 |
·前言 | 第54-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化学试剂 | 第56页 |
·表征方法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计算公式 | 第56-57页 |
·结构表征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红外光谱与元素分析 | 第57-58页 |
·溶剂对胺化反应的影响 | 第58-59页 |
·氯乙酰树脂与溴乙酰树脂的比较 | 第59-60页 |
·中心复合与响应曲面法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四章 新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 第66-75页 |
·前言 | 第66-6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化学试剂 | 第67页 |
·表征方法 | 第67-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8页 |
·计算公式 | 第6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3页 |
·红外分析 | 第68页 |
·元素分析 | 第68-69页 |
·溶剂对季铵化反应的影响 | 第69-70页 |
·溶剂量对季铵化反应的影响 | 第70-71页 |
·溶胀时间对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季铵化的影响 | 第71页 |
·三甲胺用量对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季铵化的影响 | 第71-72页 |
·反应时间对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季铵化的影响 | 第72页 |
·反应温度对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季铵化的影响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在螯合树脂上的应用 | 第75-88页 |
·前言 | 第75-76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76页 |
·化学试剂 | 第76页 |
·实验仪器 | 第76页 |
·实验方法 | 第76-78页 |
·螯合树脂的合成方法 | 第76页 |
·吸附性能测定方法 | 第76-77页 |
·Cu~(2+)螯合树脂在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 | 第77页 |
·IR表征 | 第77-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6页 |
·苯丙氨酸螯合树脂的红外分析 | 第78-79页 |
·Cu~(2+)离子的测定 | 第79-80页 |
·吸附性能研究 | 第80-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89-90页 |
成 果 | 第90-91页 |
致 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