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双生病毒的发生及危害 | 第13页 |
·双生病毒的分类 | 第13-14页 |
·双生病毒命名 | 第14页 |
·双生病毒侵染过程 | 第14-15页 |
·双生病毒的复制 | 第14页 |
·双生病毒的转录 | 第14页 |
·双生病毒的移动 | 第14-15页 |
·包壳和传毒 | 第15页 |
·双生病毒的致病相关因子 | 第15-16页 |
·C4 | 第15-16页 |
·C2/AC2 | 第16页 |
·BC1 和 BV14 | 第16页 |
·卫星 DNAβ编码的βC1 | 第16页 |
·双生病毒的变异与进化 | 第16-18页 |
·双生病毒的变异 | 第16-17页 |
·双生病毒的进化 | 第17-18页 |
·双生病毒的复合侵染 | 第18页 |
·双生病毒与小分子 DNA 形成的病害复合体 | 第18-19页 |
·病毒的缺陷型分子 | 第18页 |
·DNAα分子 | 第18页 |
·DNAβ分子 | 第18-19页 |
·杂草在双生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 第19页 |
·双生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19-21页 |
·血清学方法 | 第19页 |
·PCR 方法 | 第19-20页 |
·核酸杂交方法 | 第20页 |
·滚环扩增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三个省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病原分子鉴定 | 第21-31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1-23页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植物总 DNA 的提取 | 第23页 |
·PCR 扩增 | 第23-25页 |
·DNA 克隆技术 | 第25-26页 |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DNA-A 组分检测结果 | 第27-28页 |
·DNA-B 及 DNAβ组分检测结果 | 第28页 |
·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相似性比对 | 第28-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几种植物上黄化曲叶病病原分子鉴定 | 第31-3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供试材料 | 第31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植物总 DNA 的提取 | 第32页 |
·PCR 扩增 | 第32页 |
·DNA 克隆技术 | 第32页 |
·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DNA-A 组分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DNA-B 及 DNAβ组分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 | 第35页 |
·新疆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及其特点 | 第35页 |
·新疆分离物与其他地区分离物的相似性比较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辣椒黄化曲叶病病原分子鉴定 | 第38-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材料 | 第38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植物总 DNA 的提取 | 第38页 |
·滚环扩增 | 第38-39页 |
·PCR 扩增 | 第39页 |
·DNA 克隆技术 | 第39页 |
·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