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基于Linux平台Android恶意样本静态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研究背景第10-13页
   ·研究现状第13-1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18-19页
第二章 Android系统安全机制以及静态分析检测技术第19-39页
   ·Android平台系统架构第19-25页
     ·应用程序层第19-20页
     ·应用程序框架层第20-23页
     ·系统运行库层第23-24页
     ·系统内核层第24-25页
   ·Android系统的安全与权限第25-30页
     ·内核安全机制第25-27页
     ·应用程序签名第27-28页
     ·权限命名第28-30页
     ·限制系统组件第30页
   ·Android恶意行为静态分析检测技术第30-38页
     ·基于签名的恶意行为检测分析技术第30-33页
     ·基于源代码API的恶意行为检测分析技术第33-35页
     ·基于应用程序权限的分析检测技术第35-36页
     ·基于正则表达式的关键字匹配检测技术第36-37页
     ·基于数据流跟踪检测分析技术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Android恶意行为判定标准研究第39-44页
   ·Android平台的安全威胁第39-41页
     ·恶意扣费第39-40页
     ·隐私窃取第40页
     ·资费消耗第40页
     ·系统破坏第40-41页
     ·诱骗欺诈第41页
   ·恶意行为判定规则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Android恶意软件静态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第44-66页
   ·引言第44-45页
   ·系统框架第45-48页
   ·模块详细设计第48-63页
     ·样本分配模块第48-49页
     ·黑白名单检测模块第49-50页
     ·特征码签名检测模块第50-54页
     ·反编译模块第54-57页
     ·关键字匹配模块第57-58页
     ·数据流跟踪模块第58-59页
     ·安全判定模块第59-60页
     ·结果展示模块第60-63页
   ·Android恶意软件静态分析系统测试与结果对比分析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66-68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66-67页
   ·未来研究以及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作者简历第70-7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档统一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TOD的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