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21页 |
·乳酸菌发酵 | 第16-17页 |
·生物性添加剂 | 第16-17页 |
·混合青贮 | 第17页 |
·真菌发酵 | 第17-21页 |
·单一真菌发酵 | 第17-19页 |
·混合菌发酵 | 第19-21页 |
·CNCPS体系 | 第21页 |
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_试验一 真姬菇菌糠添加复合酶青贮效果研究 | 第23-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青贮原料 | 第23页 |
·添加剂 | 第23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3-24页 |
·试验设计 | 第24页 |
·青贮调制 | 第24页 |
·样本的制备 | 第24页 |
·青贮品质分析 | 第24-26页 |
·感官评定 | 第24页 |
·发酵品质评定 | 第24-25页 |
·营养成份测定 | 第25-26页 |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青贮的感官评定分析 | 第26-27页 |
·青贮的发酵品质 | 第27-28页 |
·青贮的化学成分和DMR | 第28-29页 |
·营养特性分析 | 第29-30页 |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析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4 小结 | 第32-33页 |
试验二 杂交狼尾草与真姬菇菌糠混合青贮效果研究 | 第33-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青贮原料 | 第33页 |
·试验设计 | 第33页 |
·青贮调制 | 第33页 |
·样本制备 | 第33页 |
·青贮品质分析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青贮料感官评定分析 | 第34页 |
·青贮的发酵品质 | 第34-35页 |
·青贮的化学成分和DMR | 第35-36页 |
·营养特性分析 | 第36-37页 |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析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4 小结 | 第39-40页 |
试验三 真姬菇菌糠生物处理菌种筛选 | 第40-51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真姬菇菌糠 | 第40-41页 |
·菌种 | 第41页 |
·培养基和试剂 | 第4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菌种复活与保藏 | 第41页 |
·生长曲线的制作 | 第41-42页 |
·菌种发酵真姬菇菌糠 | 第42-43页 |
2 试验结果 | 第43-50页 |
·生长曲线的制作 | 第43-44页 |
·菌种发酵菌糠的生长速度和感官评定 | 第44-45页 |
·不同菌种发酵菌糠的CP和细胞壁组分的影响 | 第45-50页 |
·不同菌种发酵对真姬姑菌糠CP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菌种发酵对真姬姑菌糠ADF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菌种发酵对真姬姑菌糠NDF含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不同菌种发酵对真姬姑菌糠ADL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3 小结 | 第50-51页 |
试验四 纤维降解菌与蛋白质产生菌复合处理真姬菇菌糠组合优化初探 | 第51-58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试验分析方法 | 第51页 |
·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2 试验结果 | 第52-56页 |
·菌种的生长速度和感官评定 | 第52页 |
·蛋白质产生菌与纤维降解菌复合处理真姬菇菌糠的发酵品质 | 第52-53页 |
·蛋白质产生菌与纤维降解菌复合处理真姬菇菌糠的营养特性 | 第53-54页 |
·蛋白质产生菌与纤维降解菌复合处理真姬菇菌糠的蛋白组分分析 | 第54-55页 |
·蛋白质产生菌与纤维降解菌复合处理真姬菇菌糠CHO组分分析 | 第55-56页 |
3 讨论 | 第56-57页 |
4 小结 | 第57-58页 |
试验五 纤维降解菌与蛋白质产生菌复合处理真姬菇菌糠组分优化再探 | 第58-66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试验材料 | 第58页 |
·试验分析方法 | 第58页 |
·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F1组与CP1及CA1组常规成分效果分析 | 第59页 |
·F2组与CM2及CP2组常规成分效果分析 | 第59-60页 |
·F3组与CB2及CP2常规成分效果分析 | 第60-61页 |
·F4组与CM2及CB2常规成分效果分析 | 第61-62页 |
·用CNCPS体系对F1及F2组的营养特性进行评定 | 第62-64页 |
·F1组与CP1及CA1组营养特性分析 | 第62-63页 |
·F2组与CM2及CP2组营养特性分析 | 第63-64页 |
3 讨论 | 第64-65页 |
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总结 | 第66-68页 |
1 青贮试验结论 | 第66页 |
2 菌种发酵试验结论 | 第66-67页 |
3 创新特色 | 第67页 |
4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